作者:陈明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3 22:00:01
选择字号:
扎实推进野外实习科学管理以提高实践育人效能

 

野外实习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理解、锤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塑造健全人格品格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扎实推进学生野外实习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独特育人价值,对于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效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

                                            野外实习场景——“演练台”。

深化思想认识,充分领会野外实习的育人价值与时代要求

野外实习并非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或点缀,而是连接理论与现实、校园与社会、知识与行动的重要桥梁。其育人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如下数个方面。

首先,野外实习是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的“检验场”。将课堂所学的抽象概念、原理置于真实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中,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亲身体验,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深刻理解。无论是地质地貌的实地勘察、生物多样性的野外调查,还是社会民情的深入访谈,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野外实习是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演练台”。野外环境复杂多变,常常需要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应对不确定性,独立或协作完成观测、采样、测量、记录以及分析等一系列任务。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其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再者,野外实习是锤炼意志品质与团队精神的“磨刀石”。野外实习往往伴随着艰苦的生活条件、跋山涉水的体力消耗以及不可预知的挑战。这为学生提供了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品质的绝佳机会。同时,实习任务通常需要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和有效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尤为重要的是,野外实习是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塑造的“活课堂”。广袤的自然天地与丰富的社会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等有机融入实习全过程。例如,在自然资源考察中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在历史文化遗迹调研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艰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奉献意识。这使得野外实习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有效载体。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扎实推进野外实习管理改革,提升实践育人质量,是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聚焦关键环节,系统构建规范高效的野外实习管理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野外实习管理中普遍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实习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组织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安全保障措施不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以及思政元素融入不够自然等。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以下四个方面系统推进野外实习管理改革。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目标。应立足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将野外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具体培养目标。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各专业野外实习环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制定“实习教学大纲”与“思政育人要点”相结合的教学文件,确保价值引领目标清晰、内容具体、可融入、可评价。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筑牢安全防线。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建立从实习计划制定、基地建设、师资配备、过程管理到总结评价的全流程管理制度体系,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实习前动员培训、实习中监督检查、实习后考核总结的要求。加强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责任,明确指导教师职责,确保实习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夯实条件保障。应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模式,建设一批覆盖主要专业、设施相对完善、管理规范的实习基地。同时,要加大投入,改善野外实习的基本生活条件和教学装备水平,为师生创造安全、适宜的实习环境。

四是创新评价机制,注重育人实效。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实习态度、纪律表现、团队合作、实践操作能力、报告质量以及对于专业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知与体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

深化融合创新,着力提升野外实习的育人效能与时代内涵

提升野外实习的育人效能,不仅在于管理规范,更在于内涵的深化与模式的创新。一要深化“课程思政”融合。指导教师要提高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在讲解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的同时,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等融入其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要鼓励学生成立临时党团小组,在野外开展主题鲜明的党团日活动,发挥组织育人功能。二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实习模式,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出发,在真实场景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推动跨专业联合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三要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学生将野外实习的观察、数据、思考转化为课程论文、科研项目、竞赛作品甚至决策咨询报告,使实习成果得以固化、深化和拓展。通过举办实习成果展、汇报会等形式,分享实践经验,扩大育人辐射面。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野外实习指导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管理、思政育人能力。应通过培训、交流、激励等措施,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结构稳定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野外实习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学生野外实习管理的各项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育人内涵,努力将野外实习打造成为学生增长才智、锤炼意志、奉献国家的精彩课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斑彩菊石为何如此艳丽 特殊引力波事件指向“第二代黑洞”存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通过工艺验收 科学家提出“冷冻表界层分析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