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大鹏分会场暨大鹏湾开放式海域(南澳)海测推介活动在深圳大鹏新区畲吓湾海洋测试平台成功举办。其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带来的多项海洋科技仪器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展现了其在海洋环境监测与智能感知领域的前沿成果。
 
本次活动是2025海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景测试、装备演示与专题推介,全面展现了大鹏新区在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
 
在畲吓湾开放式海域实景测试环节,展示了深圳先进院与多家单位合作开展的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流过式环境监测系统、无人船水质监测系统、水下摄像机直播系统、浮游生物采集与观测互动等五大海洋科技项目,展现出了从水体生态到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高精度观测能力。
 
其中,由深圳先进院团队牵头集成的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该系统可通过集成自主研发的浮游生物成像仪,以及合作团队研发的水下高清摄像机与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具备了“多源融合—边云协同—智能分析—可视化交互”等功能,可实时获取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及关键水质的数据,为海洋生态研究与赤潮预警提供全天候技术支撑。
 
 
  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正在进行水下实测。深圳先进院供图
 
 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正在进行水下实测。深圳先进院供图 
  
  ?
 
 
  装载于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中的浮游生物成像仪。深圳先进院供图
 
 装载于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中的浮游生物成像仪。深圳先进院供图 
  
  ?
 
由深圳先进院团队牵头提出的流过式环境监测系统,搭载了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光谱仪,以及厦门大学团队研发的pH传感器,可实现对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硝酸盐等水质指标的连续、原位监测,可适用于河口、排污口等高动态水域,显著提升水质突变预警能力。
 
这些系统的实际应用不仅展现了深圳先进院在海洋传感、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方面的技术积累,有望推动海洋观测从“离散采样”向“连续感知”转型。目前,通过系统搭载的多项海洋仪器已在实际海域中稳定运行,为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应急监测等场景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次海测活动不仅是海洋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深圳先进院与地方政府、产业界协同推动海洋科技落地应用的重要实践。未来,深圳先进院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助力大鹏湾海洋试验场建设,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持续科技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