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北京主场活动举行 | 
                                                
                                                    | 八旬“火山爷爷” 刘嘉麒:只要心中有火,银发也能闪光 | 
                                                
                                                    |  | 
                                            
                                             
 
 
  “很多人问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忙来忙去,不累吗?在我看来,年龄不是停下来的理由。科研上能走多远,就尽量再走远一点;社会需要什么,就尽量去回应。只要头脑还清醒,双脚还能走动,我就愿意继续前行。老去不是谢幕,而是换一种姿态继续奉献。只要心中还有火,银发也能闪光。”10月29日,在以“谱新篇”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北京主场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与不懈追求。
 
  刘嘉麒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与火山研究结缘的一生。他提到,年少时因家境贫寒选择“不要钱”的地质专业,却由此走上了一条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把一个个火山的存在告诉世界的道路。面对外国著作中“中国没有火山”的论断,他走遍长白山、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用扎实的科研成果有力证明了中国火山的存在与研究价值。
 
  “科研之路不只在实验室。科学的价值,最终要落到社会与国家的需要上。”刘嘉麒提到,他带领团队将寻常的玄武岩转化为高性能纤维材料,这一成果织就了嫦娥六号带上月球背面的五星红旗。
 
  尽管年事已高,刘嘉麒依然活跃在科研与科普一线。他被网友们亲切称为“火山爷爷”,在短视频平台已发布两百多条科普内容,拥有两百多万粉丝。面对孩子们“能不能用水把火山浇灭”等天真提问,他深感科普的意义在于“让复杂的知识走进生活,让更多孩子点燃心里的好奇。”
 
  刘嘉麒表示,“老有所为”不仅仅是个人的坚持,更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艰难的岁月,也见证了祖国的崛起。今天,年轻一代正在接过接力棒,老一辈不能只是看着,更要用经验去引导,用热情去感染。科研上,还要继续探索;育人上,还要继续扶持;科普上,还要继续播种。这些事,不是‘任务’,而是生命自然的延续。”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协荣誉会长陈至立出席活动,中国老科协会长李学勇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周文标出席活动。主场活动先后为2025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个人奖、组织奖、“突出奖”获奖代表颁奖。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共谱新篇”文艺演出。据悉,在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各地老科协积极响应、踊跃行动,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庆祝老科技工作者的节日,展现新时代老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和银发风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