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土壤生物普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浙江省首个市级土壤生物数据库正式建成。该项目由宁波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共同完成,系统摸清了宁波市土壤生物"家底",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资源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次普查工作是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开展的土壤生物系统性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市9000多平方公里区域,涵盖农用地、林地、园地、湿地等不同生态类型,共完成202个生物样点调查,分析了107个土种的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现状。
 
 
  项目启动合照
 
 项目启动合照 
  
  ?
 
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葛体达表示:"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线虫、蚯蚓、原生生物等,在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普查不仅是对土壤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更是评估土壤健康和生态功能的关键举措。"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祝贞科则指出:"土壤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生态平衡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样品。图片均由宁波大学提供
 
 土壤样品。图片均由宁波大学提供 
  
  ?
 
团队还精心编制了9份系列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宁波市土壤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
 
成果验收会上,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据悉,该数据库和系列报告将为宁波市耕地质量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特色农产品培育等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