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OCCUS)论坛”在青岛举行。此次论坛由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123家单位的260余位专家齐聚,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主持大会 刘舒雅摄
论坛以“以OCCUS推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聚焦OCCUS战略定位与蓝色经济协调发展新思路、基础科学理论与新技术路径。期间设置了九个专题,涵盖“海陆一体”大规模二氧化碳管输安全及海工装备关键技术、海洋地质碳封存选址评价等全链条议题。130余位报告人分享研讨,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系统性科技支撑。
会上,“海洋地质碳封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顺利举行。该中心将强化海洋地质碳封存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为山东乃至全国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书记刘艳杰表示,本次论坛是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领域的盛会,期望汇聚专家力量,为我国“双碳”目标、蓝色循环经济及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主任张海啟表示,自2021年起实施海域地质碳封存调查与评价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摸清资源家底、锁定有利目标区,还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玉洪作《中国海洋碳封存/碳利用研究与实践》报告,指出海洋CCS/CCUS技术在碳减排方面优势显著、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同时提及面临的技术、经济与法律挑战。他提出我国重点海域OCCUS要关注“注哪里、能否注、怎么注、去哪里”四个关键问题,并规划构建标准化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作《CCUS技术与工程进展》报告,系统介绍我国在CCUS领域核心技术发展与重大工程突破,为拓展碳中和海洋战略空间、推动OCCUS低碳技术发展与产业创新指明方向,强调我国要加强全技术链研究、完善政策体系。
论坛期间,举办了OCCUS沙龙。沙龙以“海洋新质生产力与蓝色经济协同创新”为议题,邀请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线专家,围绕海洋地质碳封存与海洋新质生产力等多个方向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案例。
据悉,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成为全球碳中和技术体系关键,离岸CCUS正成为沿海地区布局低碳产业链、培育蓝色循环经济的关键方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