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凌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9 21:54:03
选择字号:
纤毛研究领域关键问题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苏仁课题组等团队合作,揭示纤毛/鞭毛轴丝外周二联体微管A-B管连接的机制。相关论文10月21日发表于PLOS Biology。

纤毛/鞭毛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特殊细胞器,其核心结构是微管及相关蛋白组装成的轴丝复合体(Axoneme)。轴丝外周由9组二联体微管(Doublet microtubules, DMTs)构成,每个DMT又由A管和B管组成。因此,明确纤毛轴丝DMTs结构中A管与B管连接的组成蛋白和调控机制,一直是纤毛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于理解轴丝结构、纤毛功能及其纤毛病发病机理有重要价值。

研究者将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与原位结构生物学技术交叉融合,发现CFAP77是介导纤毛/鞭毛轴丝外周二联体微管中A管与B管连接的核心蛋白,并系统解析了CFAP77缺失引发的分子连锁反应——即CFAP77-CCDC105-TEX43三元复合体的丢失、A-B管在外侧连接点处断裂,最终导致纤毛/鞭毛运动缺陷。该项研究解答了长期困扰纤毛/鞭毛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纤毛/鞭毛轴丝外周二联体微管中A管与B管究竟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稳定连接。这一研究进一步表明,基因编辑小鼠模型与原位结构生物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具有可行性与创新性,且两者结合优势显著,有望成为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方向。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样品制备、数据收集等工作得到了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344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