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教授代表学校领导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
据悉,本届论坛以“传播重建信任与共识”为主题,汇聚来自国际组织、学术界、媒体及产业界的近两百位代表,共同探讨在全球信任赤字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传播如何为国际合作注入新的动力,推动全球健康与发展的共同行动。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指出,重建信任、激活合作,需要新的路径。而传播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重申了盖茨基金会未来二十年“终结母婴可预防死亡”“控制并消除致命传染”和“摆脱极端贫困”这三大使命目标,并强调在推动创新、坚持合作、修复信任的过程中传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说技术是引擎,那么信任就像是燃料。而传播,可以成为点燃这个时代行动意愿的火花。”
随后,在主论坛主旨演讲环节,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紧急事务主任Gina Samaan通过视频,分别从共建信任系统与公共卫生应急角度,阐释了多边合作的未来方向与传播的桥梁作用。
接下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应急行动区域项目经理Sean Casey进一步通过“世卫桥梁”项目阐释世卫组织西太区在应对虚假信息和风险沟通方面的研究、实践以及与中国即将展开的合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周庆安指出,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词频分析显示出治理层面上的结构性角色异军突起,这表明国际机构日渐关注的专业技术因素正被影响其发展的地缘政治变量所逐渐取代。展望2026年,健康传播实践应平衡科学传播与政治传播、全球叙事与本地叙事,并通过加强数据驱动与AI伦理规范等进一步将传播纳入全球治理机制。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杨建悦以“重建信任生态:信息公共品在全球健康与发展中的角色”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她强调,信息是这个时代最被忽视却最关键的公共资源,缺乏高质量的信息,将导致政府难以决策、科学难以落地、公众也无法形成信任。而全球信任体系的重建,更离不开“信息公共品”这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空气层,这也正是十几年来盖茨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等伙伴携手探索的重点。通过支持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的工作,基金会希望“把信息公共品的建设做得更系统、更专业、更具全球影响力”。
随后,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们结合自身机构经验,探讨了在全球健康与发展合作中如何通过科学传播、建立互补的伙伴关系与多利益相关方平台重建公众信任。
下午举行的分论坛分别以“信任赤字下的传播责任:全球健康与发展的危机与修复” “AI时代传播的双重角色:赋能与风险中的人文守护与责任担当”为主题,与会专家展开了讨论。
最后,周庆安在闭幕式上指出,“社会对于准确信息和高质量健康传播的追求仍然是不懈的”,正因如此,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中心也将持续开展更多工作,产出更多成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