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9 0:23:25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提出一种波长依赖的双模式光电探测器件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巫江团队在《应用物理快报》上发表研究论文,并被选取为期刊亮点封面,对新一代多模式光电器件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

随着人工智能向自主和自适应决策方向发展,神经形态硬件已成为传感与低功耗信息处理等下一代技术的关键。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可调的离子-电子行为及动态陷阱态承载能力,在神经形态光电子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由于钙钛矿材料的载流子弛豫速度过快以及陷阱动力学复杂,难以实现可重复的神经形态响应,尤其是实现光电探测机制与神经形态行为之间的模式融合更是一个挑战。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镱掺杂技术的波长调控的双模式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将传统传感功能与新型神经响应集成于单一平台。通过精准调控掺杂浓度,优化了材料的结晶度、载流子传输效率及电荷动态特性。该器件在近红外光波段呈现类似神经形态系统的自适应响应特性,同时在可见光波段保持了传统光电探测能力。该成果展现了镱掺杂技术在构建智能光电子器件方面的潜力,为未来神经形态计算与视觉传感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63/5.029537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