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调试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这标志着HIAF全面建成。
HIAF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其工程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经十年攻坚,团队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第四代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建成了毫安级连续波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攻克了非谐振超快束流加速真空、电源、高频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上最快的非谐振加速速率,为实现HIAF国际领先的束流指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HIAF束线总长约2公里,包括大型工艺设备6000余台(套)、零部件约500万个,工艺管线总长超过100万米。针对大科学装置系统复杂等诸多建设挑战,团队率先开展了基于“数字孪生驱动”大科学工程建设新模式,将HIAF的安装周期从国际通常所需的两到三年缩短至8个月,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时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路径”。
经过7年的工程建设,HIAF于10月27日启动全面调试。束流经超导回旋共振(SECR)离子源产生、超导直线加速器(iLinac)预加速至增强器(BRing)累积流强并加速到高能量,最后引出至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HFRS)、高精度环形谱仪(SRing)等实验终端。本次调试,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操控软件LACCS系统,实现束流的精准操控和一键贯通,创造了复杂大科学装置快速调试出束新纪录,为HIAF高可靠运行和实验供束打下坚实的基础。近期,HIAF将全面开展束流指标测试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开展首批科学实验并完成装置工艺验收。
建成后,HIAF将提供国际上脉冲流强最高的重离子束流和国际上精度最高的多功能原子核质量测量谱仪,将为探索原子核存在极限、揭示核天体物理过程、推动核能开发和多学科应用提供国际领先的研究平台,打造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离子科学研究中心。
HIAF航拍图。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
HIAF增强器BRing。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
HIAF高精度环形谱仪SRing。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