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潇潇,丁璨,李思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7 21:14:51
选择字号:
千名专家齐聚光谷共论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前沿技术

 

10月25日,以“创新·融合·协同·超越”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暨第十六届全国气湿敏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开幕。会议聚焦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领域前沿技术,汇聚行业专家学者共话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为推动我国相关领域发展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潘青煜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人工智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硬件设施的“神经元”,成为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而光谷聚集着大量科技力量,是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是推动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创新的核心领域。管委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加快推动开展有组织的技术产业化,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光谷传感器产业集群崛起。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亮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投身传感器相关行业,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传感器领域学科底蕴深厚。此次大会聚集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将成为进一步深化行业界、学术界合作,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传感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的有利契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彤,中国电子学会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卢革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主任委员陈青松分别为大会致辞。与会专家深入剖析传感技术前沿动态,解读当前传感技术发展趋势与机遇,为促进学术交流与技术融合,推动传感技术发展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开幕式后,吉林大学张彤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赵玉龙教授联合主持大会报告。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尚春教授、浙江大学王平教授、东南大学黄庆安教授、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江城实验室主任杨道虹等分别从学术和产业多角度带来传感器技术发展报告。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中国电子学会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分会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江城实验室等机构承办,1000多名代表参会。除已举办的开幕式和大会报告外,还将开展专题分会、墙报展示、组织参会代表前往相关企业参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