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7 16:24:02
选择字号:
第十三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在津举行

 

10月24日至26日,第十三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在天津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生物制造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大会以“合成生物,驱动生物制造”为主题,汇聚国内资深学者、优秀青年学者和产业精英围绕生物制造前沿创新、产业发展展开交流研讨,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与实践合力。

  ?

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供图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学礼研究员作大会报告,分别就超限制造的微流化学与生物医药、微生物细胞工厂使能技术等合成生物前沿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进行了系统阐释,并对生物制造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大会围绕工程生物底层技术、前沿创新和生物制造产业关键技术,设置“AI赋能生物制造”“工业菌种自主创新”“化学品绿色生物合成”“工业酶设计与应用”“未来食品生物制造”“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天然产物微生物重组合成”“一碳生物转化利用”八个分论坛,邀请来自全国近40家单位的70余位代表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作了精彩主题报告,介绍各自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突破,并围绕分论坛议题进行了深入学术交流与研讨。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2025》,对年度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前沿进行了梳理盘点,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主要板块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绘制了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概貌与前景。

会上,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聚焦TISC(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展协议框架下项目),围绕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加快生物制造创新成果向生产力快速转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大会期间还召开了高通量质谱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探讨高通量质谱技术面临的需求、挑战和机遇,分享高通量质谱检测和智能化数据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促进高通量质谱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自2007年创办以来,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始终立足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十余载深耕不辍,推动了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领域的标志性品牌盛会,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