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7 16:10:10
选择字号:
一对NLR蛋白,共启小麦抗病“锁”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抗病团队在《工厂通信》发表题研究论文。该研究为利用成对NLR蛋白防控小麦多种病害提供了遗传、分子及进化层面的理论指导。

研究通过EMS诱变、基因沉默和遗传转化实验证实,Yr6^CNLI与Yr6^RL在基因组中相邻分布,且通过协同作用赋予小麦条锈病抗性。与其他成对NLR蛋白一致,该研究的遗传与分子数据表明,Yr6^CNLI与Yr6^RL形成异源复合物,共同调控条锈病抗性。部分Yr6^RL或Yr6^CNLI表达量较低的植株表现出感病表型,提示仅当两个基因的表达量(或丰度)均达到特定阈值时,才能赋予小麦完全的抗性。

该研究还为培育广谱抗性小麦品种提供了新思路:Yr6(抗条锈病)与Pm5(抗白粉病)为同一抗病基因座上的不同单倍型,且二者的抗性均依赖于该成对NLR系统。Yr6/Pm5的进化轨迹显示,Pm类基因起源于四倍体小麦祖先,而Yr类基因可能源自外源渗入。尽管Yr6/Pm5均抗活体营养型病原菌,但其进化出两个不同的病原菌识别结构域:一个位于IDR区域(Pm类基因),另一个位于NB和CC结构域(Yr类基因)。

此外,团队建议将Yr6(小种特异性抗性基因)与Yr29、Yr30、YrZH22等成株期抗性基因进行聚合使用——该基因组合适合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但应避免在西南地区使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xplc.2025.10154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