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6 17:01:34
选择字号:
聂勇战:
构建预警早诊体系,破解消化道肿瘤早筛难困局

 

在日前举行的2025CACA(中国抗癌协会)西北整合肿瘤医学大会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聂勇战以《消化道肿瘤的预警和早诊体系的建立》为题作专题报告。


他结合团队三十余年研究实践,系统阐述了消化道肿瘤早筛技术突破、体系构建路径与临床转化成果,为我国肿瘤整合防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早诊困境:生存率鸿沟与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聂勇战在报告中直指消化道肿瘤防治的核心痛点:“早期与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存在天壤之别——消化道早期肿瘤五年生存率超90%,而晚期不足10%,但我国早癌诊断率仅为20%左右”。


目前,传统筛查手段存在着显著局限:内镜检查虽为诊断金标准,但因有创性导致患者依从性低,难以作为普适性筛查工具;而CEA、CA19-9等传统血清标志物对Ⅰ期胃癌检出率不足10%,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更严峻的是,癌前病变与炎性增生在病理诊断中易混淆,局灶性病变漏诊率高,成为早诊体系的“卡脖子”环节。


“建立精准、无创、可及的预警早诊体系,是降低消化道肿瘤死亡率的根本途径。”聂勇战强调,这一判断也成为他牵头申报的首批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专项的“上消化道癌风险分层新方法及序贯筛查新策略的建立和应用”项目的核心立项依据。


技术突破:从分子标志物到无创检测试剂盒


聂勇战详细介绍了团队在分子标志物领域的系列原创成果。在蛋白标志物研究方面,其团队鉴定出MG5、MG7等胃肠癌特异性单抗对应的抗原本质——MG5识别的LAMP2A可通过降解抑癌分子促进肿瘤发生,MG7则特异性结合CEACAM5的糖肽表位。


“这两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实现了癌前病变的精准预警。”他展示的山东临朐胃癌高发现场研究数据显示,MG5与MG7同时高表达的人群患癌风险较阴性者升高6.41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合并MG5高表达时风险更是提升4.61倍。


基于此,其团队研发的免疫组化试剂盒已在全国多家中心推广,成为癌前病变甄别的重要工具。


在表观遗传标志物领域,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的RNF180/Septin9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诊试剂盒(RS19),2020年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批准,成为国际首个胃癌基因甲基化辅助诊断试剂盒。


该试剂盒对Ⅰ期胃癌检出率达49.7%,是传统标志物的5倍以上,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61.85%和86.32%。其牵头研发的食管癌基因甲基化血清试剂盒,检测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5.5%、特异性为93.6%,诊断I、II 期食管癌的灵敏度达传统标志物的10倍以上。


体系构建: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整合落地路径


聂勇战提出,构建完善的早诊体系应实现“高危初筛—早期诊断—分层干预”的闭环管理,并以“西京实践”为例介绍了相应的整合方案。


该体系以“梯度富集+分层管理”为核心策略:首先采用胃癌甲基化试剂盒进行液体活检,实现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随后借助幽门螺杆菌(Hp)检测联合MG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对经内镜筛查发现的胃癌前疾病患者实施分层管理;最后,针对癌前疾病进展风险较高的患者,开展年度内镜精查,从而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这一体系已展现显著临床价值:RS19试剂盒已在全国26个省市应用,累计检测50余万人次,并进入北京、山西等省份医保目录。依托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网络,该体系已推广至十余家医院,通过万人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可使胃癌早诊率提升30%以上。


在基层赋能方面,团队与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王哲合作,将人工智能病理大模型PathOrchestra与早诊体系结合,该模型整合30万张病理图像,对消化道癌识别准确率超95%,部署至县级医院后,可使基层医生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聂勇战认为,体系优化需突破三大方向:开发多癌种联合检测技术、建立动态监测模型、完善基层筛查网络。“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深度整合,我们有望将消化道肿瘤早诊率提升至50%以上,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供实质性贡献。”他总结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