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邹文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6 11:33:15
选择字号: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10月25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学术交流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稻所)科技成果展示会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邓诣群、副院长何秀古,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胡胜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副处长刘凯等出席。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

邓诣群在致辞时介绍了水稻所在水稻矮化育种、超级稻育种、优质稻育种和稻作新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希望与会专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加强在水稻生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种业市场培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优质品种加速转化落地。

谢华安在致辞时指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水稻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而遗传改良研究室更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与先锋,肩负着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历史使命。他期待通过会议进一步启迪科研思路,共同推动我国水稻遗传改良研究迈向新的台阶。

胡胜春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广东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期。希望水稻所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稻作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耀祥楼揭牌现场。

  ?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共同为水稻所“耀祥楼”揭牌,并参加水稻所科技成果展厅启用仪式。“耀祥楼”以我国著名水稻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耀祥命名。他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第一个半矮秆水稻良种广场矮,水稻矮化育种成功,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为加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记者现场看到,科技成果展厅系统展示了水稻所的发展历程,并集中介绍了水稻所育成的“泰丰A”“美香占”“黄华占”“粤农丝苗”“19香”“南晶香占”“象竹香丝苗”等优质高产丝苗米品种,“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稻作新技术研发、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学术报告环节,谢华安作题为《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的主旨报告。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王克剑、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欧阳亦聃、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权、水稻所研究员柳武革、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阮刘青从杂种优势固定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绿色超级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广东不育系创制与杂交稻优质化育种、科技成果传播等角度分别专题报告。

谢安华作报告。

  ?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还赴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清远基地参加水稻所与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种业集团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广西桂稻香农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4家公司的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并实地观摩新品种展示。

本次活动聚焦粮食安全与水稻遗传改良前沿,汇聚全国水稻科研力量,共谋种业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水稻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遗传改良、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为主线,系统展示了水稻所最新科研进展与转化成效,为全国水稻科研单位、企业与专家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

观摩会现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