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可变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其中,中老年期起病的晚发型哮喘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基础合并症多,疾病难以控制,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负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潘频华、副教授张艳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灿清团队合作,揭示生活方式影响的系统代谢信号改变对晚发型哮喘的预测作用,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八年制博士生常勤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陈璐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张艳、潘频华、余灿清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基于团队前期研究基础,研究者首次揭示了生活方式相关的血浆“代谢指纹”与晚发型哮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与英国生物银行的中西方两大型人群队列的NMR血浆代谢组学数据与长期随访结局,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逐层筛选了9项关键性代谢物构建“代谢评分”,能够显著提升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能力,且高于遗传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利的代谢谱与人群哮喘发病的风险密切相关,且在女性人群中的关联更为突出。
也就是说,研究人员发现,和生活习惯相关的血浆代谢特征,跟晚发型(40岁以上发病)哮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不健康的代谢状态可能会增加人们得哮喘的风险,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这种关联表现得更为突出。
据介绍,研究揭示了高风险哮喘人群的代谢图谱,阐释了从生活方式角度进行干预的重要性和潜在机制,为呼吸慢病-哮喘的精准防治提供了早期预警标志物和人群分层干预的新靶点。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aci.2025.09.02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