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3 11:58:40
选择字号:
第七届未来能源大会在苏州召开

 

10月22~23日,第七届未来能源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大会以“变革新质·协同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网主办,协鑫集团联合主办,能源基金会特别支持。来自能源领域的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及国际嘉宾齐聚一堂,共商能源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

第七届未来能源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主办方供图

在大会的开幕致辞中,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介绍,苏州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布局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加新能源汽车的“6+1”的新能源产业体系,2024年总产值突破8200亿元。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强调,在坚守能源安全与生态体系前提下,要在理念、技术、业态层面推动创新,强化系统协同、产业链协同、产学研用金协同,以及区域与国际协同,他呼吁各方携手破解能源创新“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全球能源新秩序。

中国能源网董事长冯丽雯提出,未来能源是“清洁低碳”的能源、“高效智能”的能源、“普惠共享”的能源、“安全韧性”的能源。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指出,当前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供给侧改革推动下,光伏行业已从“内卷”走向“破卷”,预计2026年将迎来供需关系改善的拐点。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作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研究》的主旨报告。周孝信分析,从2025年到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从10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1万千瓦时,从2025年开始,每年新增的用电量应该由非化石能源提供,2060年以前我国将形成以风光核等非化石能源电为主体,通过电-氢-碳耦合,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体系。其中,绿氢作为长期储能介质,可在极端条件下为电力系统提高韧性支持。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未来能源卓越领导者”圆桌对话、未来能源大会国际论坛、未来能源CTO论坛、先进核能论坛、绿色液体燃料论坛、AI+能源论坛、需求侧变革论坛等环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