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清洁能源论坛举行 |
|
10月14日,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平行论坛之一“清洁能源论坛”在上海举行。围绕“工程创新驱动零碳未来”主题,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工程应用,为加速全球能源转型与产业低碳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谢胡出席论坛并作题为“工程、创新与国际合作:共促清洁能源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清洁能源工程创新与国际合作正处于科学设计与人文关怀的交汇点,亟需大胆的工程解决方案,为全人类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谢胡强调,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将携手全球工程组织,推动政府与产业深度协同,支持以科学与创新为基础的政策设计,共同实现更加清洁、公平与可负担的可持续能源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在题为“科技创新引领能源绿色发展”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他介绍了我国在煤电灵活低碳利用、新能源规模化开发、能源环保材料智能研发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强调科技创新是能源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高翔表示,应以产学研协同和国际合作为抓手,构建引领未来能源革命的新型创新体系。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研究教授塔里克·杜拉尼作题为“清洁能源与工程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净零碳未来中的作用”的报告。他指出,实现净零目标离不开工程创新与全球合作的深度融合,清洁能源技术的突破应与政策创新、社会公平并行推进。杜拉尼教授通过全球多个成功案例,展示了清洁能源创新在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社会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呼吁全球工程界携手共建普惠、公平、共享的净零碳未来。
国家能源集团环保专业首席科学家、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法华作题为“电力碳中和路径与展望”的报告。他指出,实现社会碳中和的关键在于电力碳中和,因为电是最清洁、最高效的能源载体。他认为,中国应坚持多元发展路径,在大力发展风光资源的同时,加快核电布局、优化水电开发、提升储能能力,并持续推进煤电低碳化。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君作题为“光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的报告。他指出,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发用电时空分布不均、电网消纳受限及安全经济性问题日益突出。应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光储协同发展与系统智能化升级。徐君认为,光储平价时代即将到来,创新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双碳”目标既是挑战,更是推动能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
论坛还组织了圆桌对话。菲律宾技术理事会主席弗雷德·蒙萨达,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安妮亚·洛佩兹,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朝阳,围绕“工程创新驱动零碳未来”主题,就工业电气化转型、智能电力系统、量子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工程人才教育等议题展开了探讨和交流。
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