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我国‘十五五’时期科教投入的政策建议”决策咨询沙龙在京举办 |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国科大老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协办的“关于我国‘十五五’时期科教投入的政策建议”的决策咨询沙龙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召开。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牛晓莉,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副理事长高随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胡志坚,以及来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10余位教授、研究员出席。本次沙龙由国科大离退休办公室主任周晓慧主持。
牛晓莉致欢迎辞时表示:“十五五”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教投入直接关系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建设成效。她认为本次沙龙研讨的主题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备引领作用,并预祝沙龙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高随祥盛赞本次沙龙选题和主题报告,高度肯定项目的重要性,承诺为项目提供沟通协调等全方位支持,助力项目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同时,针对项目实施提出了三项建议。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科大经管学院退休教授周寄中在主题报告中,阐述了此次申请项目的背景与选题内涵,认为科教进步的高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而科教进步的高度则取决于培养科教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就与国家的科教投入力度密切相关。他提出,高端科技人才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对此,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国际一流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作为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方和使用方,应当成为增加科教经费的支持重点。这成为了本次沙龙的两个讨论议题。随后,他提出了一个我国“十五五”时期增加科教经费的政策建议框架。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胡志坚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内外双重压力,需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我国科技综合实力较强,但科研投入需讲究新方法,应借鉴历史教训,避免盲目追求比例,注重科研生产良性循环与系统效率。同时,要鼓励多元资助生态,破解“学术循环”与“产业循环”脱节问题,以科创产商融合、服务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将关注点放在结构和效率提升上,推动投入可持续增长。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郭滕达、副研究员苏牧,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世晟,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艳茹,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员部主任蔡圆圆,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卢涛,国科大退休教授王大明,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马润林,国科大老科协常务副理事长彭工等与会专家紧密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实践经验,围绕“‘十五五’时期科教投入政策建议”核心主题深入交流、畅所欲言,贡献多元视角。
参会人员合影 国科大老科协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