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认为,棕榈油本身并非有害,橄榄油也未必绝对健康。研究者指出,当前植物油产业深陷于对各种油料作物的刻板叙事与认知误区,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大豆油、橄榄油、椰子油和芝麻油等几乎所有植物油,在特定种植管理和供应链条件下,都可能涉及生物多样性及人权问题。在10月16日发表于《细胞报告-可持续性》的研究中,研究者呼吁建立更透明的监管体系,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用油选择。
“破坏森林及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的并非作物本身,而是人类行为。”文章作者、来自婆罗洲未来基金会与肯特大学的环保科学家Erik Meijaard表示,“我们试图为植物油讨论引入更细致的视角,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若你真正关注社会与环境议题,我建议诸位更深入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
棕榈油因涉及热带雨林破坏与红毛猩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长期在发达国家受到诟病。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担忧确有依据,但其他油料作物同样可能造成同等生态破坏。例如,大豆种植已引发南美大规模森林砍伐,并伴随大量农药使用及相关健康问题;橄榄采收每年导致数百万栖息的鸟类死亡;芝麻产业则与南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地的人权侵害事件相关。
但研究人员同时指出,棕榈油生产并非总是负面。中西非地区的自给型小农户(即满足自身需求为主的种植者)约占全球油棕种植面积的18%,这种传统种植模式却在全球统计数据中常被忽视。此外,过去20年来棕榈油产业经受的严格审视,反而推动其建立了更完善的行业规范与认证体系。
“为提高可持续性实践,棕榈油产业承受了巨大压力,这推动了部分企业向更规范的方向转型。”Meijaard说。
研究者坦言,由于植物油行业缺乏透明度与可追溯性,目前消费者很难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
“该行业不透明的供应链意味着,即使消费者想了解自己消费行为的真实影响,也根本无法追溯。”研究人员强调,“理想的情况是,当你拿起商品时,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立即判断该产品是否符合你的环保价值观。相关技术已成熟,关键在于如何以合理成本实现规模化应用。”
研究人员指出,要提高植物油行业的透明度,就需推动国际层面的政策变革与法规完善。他们同时强调,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达到高可持续性与可追溯性标准的企业也至关重要。
Meijaard进一步阐释道:“我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改革,强制要求企业提高产品来源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度。我们也呼吁媒体和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公众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复杂议题。在围绕植物油展开的这些两极分化的争论中,我们必须更清晰地认知其背后的各种权衡取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16/j.crsus.2025.10052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