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五十周年大会在相辉堂举行。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于1975年10月正式成立,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系之一。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大会并讲话。金力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待:
一是要强化谋篇布局,建设学科顶尖领域的“金名片”。学院要以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凝练战略方向,力争在整体进入世界一流的基础上,涌现若干攀登世界顶尖的领域方向。
二是要着力强基固本,做实创新人才“强基座”。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以新工科建设为支点,将“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始终,构建深度交叉的创新体系,并高质量落实好学校“AI大课”建设任务。
三是要深化人事改革,打造贯通产学的人才“先锋队”。要以学校人事改革为契机,对标世界顶尖,引育并举,加强产业协同,强化成果转化,打造一支能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成果的一流师资队伍。
?
复旦大学副校长、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院长汪源源介绍了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的三大使命:构建跨学科创新生态、探索“干细胞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以推动新工科建设。汪源源表示,将与全院师生一道,传承“敢为人先、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把学院建设成新工科高地、交叉研究乐园与师生成长家园。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原计算机系主任吴立德作为老教师代表发言。吴立德回顾了学院历史,以“小树已成林”概括学科发展,学院在五十年间累计培养了上万名人才,涌现出专家教授、企业高管、部队将领等杰出校友,许多校友还通过学术交流、设立基金等方式反哺学院,续写师生情谊。
会上,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在视频致辞中对学院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外,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尹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陆海鸥、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成波、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学院2025级本科生宋肇轩,分别代表兄弟院校、合作单位、校友、教师和在校学生发言。
?
大会下半场,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执行院长杨珉作学院发展情况介绍,系统汇报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的最新情况。随后举行的“五十周年青年学者思想秀”上,杨威、丁恒辉、朱思语、叶广楠、黄橙、马炜杰六位青年师生学者先后登台,围绕智能革命时代的学科前沿与实践探索分享研究心得。
“菁领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启动仪式,计算机“101计划”上海工作组成立仪式,以及先进金融图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数智港航校企联合实验室、上海开放计算系统研究院、复旦大学先进计算系统研究院实体研究机构揭牌仪式等,于大会现场同期举行。
当天,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同步举办了建系5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包括聚焦学科前沿的计算与智能一流学科发展论坛、探讨育人机制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论坛,以及凝聚校友力量的复旦大学校友总会计算机学院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和“五十年正青春”校友论坛,涵盖学术研讨、校友交流与师生文艺活动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