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农业期刊发展报告(2025版)》发布 |
首次构建农业期刊评价体系与智能分析平台 |
10月16日,《中国农业期刊发展报告(2025版)》(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暨农业科技期刊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发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苗水清在会上发布了《报告》。
《报告》发布现场。中国农科院供图
?
苗水清说,农业期刊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首发平台,也是国家粮食安全与绿色转型的战略传播阵地。面对全球科研竞争加剧、学科交叉融合加快以及开放科学浪潮,农业期刊必须定期“体检”以明确自身在全国及至全球学术版图中的坐标。
《报告》是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集群(集团)化试点项目的有力支持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完成,首次对我国农业期刊(涵盖科技类期刊与社科类期刊)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
《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期刊的目录清单。截至2025年8月,我国正在出版的农业期刊总数达851种,其中中文期刊789种(包含中英文版),英文期刊62种。通过深入分析农业期刊在国内外数据库的收录情况、复合影响因子、JCR影响因子和分区、载文量、开放获取(OA)、集群化出版等核心指标,清晰明确了我国农业期刊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状况。《报告》全面梳理了我国农业期刊发展政策与支持项目,针对我国农业期刊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报告》首次应用了原创“期刊热点主题追随度指数”进行量化分析,这一指数是文献计量学与深度学习算法在期刊研究领域的成功实践与有益探索。基于该指数,针对特定领域的期刊,对期刊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判定与精准分类,对各类期刊的主题热点追随度进行了量化计算,并据此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期刊的选题建议,明确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期刊的重点方向。
此外,《报告》首次构建了“期刊发展分析智能体(AI Agent)”,充分发挥人机交互的独特优势,实现了期刊发展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为农业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
通过系统梳理期刊数量、影响力、学科分布与国际化程度,《报告》为管理部门、编辑部、科研人员和产业界提供一份权威参考,帮助发现短板、校准定位、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农业期刊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跃升”,更好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与乡村振兴。
《报告》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农业期刊发展分析与评价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型,为推动农业期刊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