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举办农业与生命科学博士学位教育项目10周年交流会在京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长及执委会副主席卡罗琳·克勒兹(Carolien Kroeze)出席会议。
据介绍,该博士项目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2016年开始招生,基本学制4年,实行“2.5+1.5”培养模式(国内2.5年+国外1.5年),授予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学位。
双方签署第三期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供图
?
该项目实施1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瓦赫宁根大学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纽带,汇集双方科技教育人才优势资源,聚焦农业和生命科学科技创新需求,坚持强强联合、融通创新、互信互利、质量为本,培养模式创新发展,国际合作提质增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项目累计招生187人,现有在校生119人。该项目构建了国际顶尖大学与科研机构战略合作的成功范式,创新了基于科教融汇的“项目+平台+团队”三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中外合作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成功范例。
项目充分利用中荷双方的优质科教资源与平台,实行中外双导师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1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550多个重大科研平台为支撑,共享瓦赫宁根大学先进的植物表型组学等科研创新平台,以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一流院所、一流学科”建设。
据悉,该项目55名毕业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06篇;学生参与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推动中荷双方共建了5个联合实验室(中心);43.6%的毕业生在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瓦赫宁根大学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工作,45.5%的毕业生就职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9.1%的毕业生就职于跨国公司或高新技术企业。
该项目促进了中荷双方深层次科技合作,瓦赫宁根相关专家深度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学计划”等重大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瓦赫宁根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先进理念、教师队伍及课程资源,推动国内研究生“模块化”“研讨式”课程教学改革。会上,双方签署了第三期合作协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