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今年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标准日来临之际,儿童健康领域的标准化进程迎来关键进展。作为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重要发源地,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的指导下,近年来持续推进儿童健康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推出了四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包括:《WS/T 423—2022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800—2022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生长评价标准》《WS/T 479—2015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和《WS/T 580—2017 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涵盖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管理和行为评估等关键领域。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由首儿所联合多方权威机构精心打造,其数据源于大规模全国性调查,样本量超8万,极具代表性。通过科学严谨的统计方法,全面涵盖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年龄别头围等多项核心指标,精准勾勒出7岁以下儿童生长的标准轮廓。
《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生长评价标准》聚焦新生儿群体,全面覆盖胎龄24-42周的新生儿,在样本量、测量技术、统计方法等维度实现全方位升级。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新增了小于28周早产儿的数据,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当下新生儿救治与评估的迫切需求。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明确了从新生儿家庭访视到各阶段儿童健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访视时间、地点、询问内容、体格检查项目以及喂养、发育、防病指导等,让基层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将儿童健康保障的触手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则是儿童心理发育评估的利器。它以本土化的视角,涵盖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区,全面评估儿童的发育行为。
专家表示,上述标准的发布,不仅是首儿所在儿童健康领域科研实力的体现,更是对我国儿童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完善,标志着我国儿童健康评价体系正迈向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