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报道,未来25年,抗生素耐药性预计将导致全球3900万人死亡。但世界卫生组织(WHO)10月2日发布的两份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寻找耐药性感染治疗方法的努力并未按计划推进。报告指出,全球抗生素药物研发渠道正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研发中的药物数量稀缺,二是对抗耐药菌的方法缺乏创新。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正不断加剧,但新治疗方法和诊断方法的研发进度,不足以应对耐药菌感染的蔓延。”WHO卫生系统助理总干事Yukiko Nakatan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不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全力确保新的及现有药物能够送达最需要的人群手中,耐药性感染将持续扩散。”
金黄色葡萄球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优先级病原体。图片来源:Dennis Kunkel Microscopy/Science Photo Library
?
2024年发表于《柳叶刀》的一份报告指出,1990年至2021年间,全球每年因耐药性感染死亡的人数为100万,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增至近200万。预计到2050年,因抗生素耐药性直接致死的人数将升至191万,此外还有822万人的死亡与之相关。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正在提高,但抗生素耐药性仍是一场‘无声的大流行’,许多死亡案例并未被归因于它。”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Rietie Venter表示。
WHO报告指出,由于抗生素药物研发进程滞后,全球无法实现联合国设定的“到2030年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死亡率”的目标。根据WHO的分析,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药物共有90种。然而,其中仅有15种属于“创新性药物”,即具有额外临床显著效益的药物;且仅有5 种对WHO细菌优先级病原体清单中列出的至少一种“关键细菌”有效。自2023年以来,由于WHO判定部分药物不具备创新性,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药物数量已有所减少。
临床前研发领域仍保持活跃,全球148个研究团队共开展了232个相关项目。但报告指出,参与研发的企业中90%为小型公司,这凸显了研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多年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且新抗生素的审批率较低,大型制药公司纷纷退出抗生素市场。
即使新抗生素成功研发上市,也不足以遏制耐药性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趋势。制药企业必须持续进行“猫鼠游戏”——不断研发新抗生素,以应对微生物不断进化的耐药性。
归根结底,人类医疗和农业领域对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与过度使用,是造成抗生素耐药性加剧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研发新的抗生素疗法外,还需减少抗生素使用,以降低耐药性感染的发生。
各国领导人已承诺减少全球抗生素使用量,以期到2030年将耐药性相关死亡率降低10%。但这恐怕难以实现,因为有预测显示,未来几年人类医疗和牲畜养殖领域的抗生素使用量均将增加。“我们无法阻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但可以采取措施减缓其发展速度,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成效并不理想。”Venter说。
WHO表示,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与抗菌药物及诊断方法研发领域的投入相关。美国国家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与教育研究所的Amanda Kreuder认为,持续为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各类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至关重要,“这些研究应涵盖多个领域,从基础分子生物学到医疗和畜牧领域从业者使用抗生素的社会驱动因素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