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蔡孟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23 16:10:58
选择字号:
8000多年前 长江中游就出现了早期稻田

 

《中国科学报》记者1月22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此前,在同样位于澧县的城头山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6500年的水稻田。

据介绍,这是澧阳平原古稻田探索的新突破,为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起源及早期稻作栽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考古实证。

李家岗遗址发掘揭示的聚落结构。受访者 供图

  ?

李家岗遗址位于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大兴村,在澧阳平原腹地中的一块高出周边约1米的低矮丘岗之上。遗址于1984年被发现,此后进行过小规模勘探,确认为一处彭头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东北部距离彭头山遗址约5.5千米,距离城头山遗址约5千米。

2023年至202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李家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多种类型早期生活生产遗迹,出土罐、釜、钵、盆、盘、灶、支座等典型彭头山文化陶器,证实李家岗遗址较完整保留有环壕、居址、墓葬、古稻田及古水系等文化与生态景观的聚落要素。

李家岗遗址出土陶器。受访者 供图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家岗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李意愿介绍,考古人员在发掘遗址北部壕沟时,发现附近的土颜色为深褐色黏土,经检测有扇形植硅体。“稻田那边有小而窄的沟,有类似田垄的结构,旁边还有壕沟与外部开放水域相连通,从而可以反映该区域种植过水稻的古稻田。”

李家岗遗址灌溉沟及田块。受访者 供图

  ?

经考古挖掘,初步探明两处古稻田位于南、北壕沟附近,北部古稻田揭露面积较大,在北壕沟内、外两侧均有分布。考古人员在剖面及平面系统采集土样进行水稻植硅体浓度的检测分析,显示多数土样含量超过5000粒每克,部分达到10000粒每克以上,提供了植物考古的证据。考古人员还对居住区的灰坑H67进行了土样浮选,发现了一些炭化稻米、驯化小穗轴和芡实壳残片。

李家岗遗址灰坑中浮选出的炭化稻米。受访者 供图

  ?

李家岗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完整陶器及碎片,以及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的浅穴式房屋,还有少数长方形带门道的地面建筑、杆栏式建筑,这都为人们认识早期稻作农业社会人群的居址空间规划行为及社会组织提供了新线索。据介绍,李家岗遗址是彭头山文化中房址分布最具特点、室内结构最清晰、活动面最完整的遗址,较为清晰地呈现了居址空间规则行为及所反映的家户结构。

据悉,常德澧县李家岗遗址系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重大项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农场安装垂直太阳能电板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罕见!七大行星要排队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