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海猛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提出了一个人地关系评价的新方法,对2000—2020年中国网格尺度的人地关系进行了系统评估,发现人与自然在中国大部分区域正逐步趋于和谐。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人居》。
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还缺乏网格尺度的科学评估方法和实践,难以满足生态系统网格化调控与管理的需求。
该研究引入了一种基于Sen+MK检验的四象限图解新方法,可在网格尺度上识别人与自然系统的演化动态。科研人员基于该方法对中国范围内人与自然协调与冲突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解析了城市化地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人地关系动态特征,并且基于因果推断,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对中国不同类型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2000—2020年中国人地协调区域面积是冲突面积的2.4倍,自然保护区政策和各类生态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城市土地扩张仍是导致人地冲突的关键因素,80%的城市扩张区属于人地冲突类型。与以往的经验不同,该研究发现人类活动的增加并不必然损害生态系统质量。在中国,经济发展反而有助于人地关系走向和谐共生。
研究人员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美丽中国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该研究成果为评估不同尺度和区域的人与自然动态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能够识别政策调控重点区域,为政府推进生态治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habitatint.2024.10328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