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6 18:29:33
选择字号:
学者提出人类-自然系统共轭机制的概念模型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唐丹玲U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合作,在量化人类与自然系统可持续性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提出了人类-自然系统共轭机制的概念模型与技术框架。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环境影响评估评论》(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量化人类与自然系统的可持续性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鉴于传统观点对耦合机制的局限性,研究人员从共轭机制提出了一套新的更全面量化人类与自然系统可持续性的理论模型和技术流程。与广泛认可的尖端科学框架相比,它们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景上是一致的,但共轭机制在评估原则、方法过程和局部适应性方面提供了独特而微妙的贡献。

该项研究的知识贡献是:一,补充阐释了人类与自然系统的对立和牵制内涵,加深了对人类所扮演两重角色的知识理解;二,发展了人类与自然系统共轭理论模型和相关概念,构建了完整的量化区域可持续性的技术流程;三,与全球普遍认可的前沿框架(Planetary boundary、RSJOS和CHANS)相比,该模型还考虑了社会、创新、发展、政策等要素,并将系统临界点定义为经济平衡点—社会平稳点—自然资源临界点—生态环境脆弱点的综合关联,更适宜于地方尺度。

论文第一作者、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博士后高倩表示,该研究成果对理解人类-自然系统和协调多方利益主体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治理大有可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唐丹玲带领的U团队长期致力于在自然科学基础上融合人文社会科学,构建新时代海洋治理和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科学框架,为海洋强国和一流湾区建设提供智库储备。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iar.2024.10779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邀您一起揭晓2024年度十佳博文 智利大型能源项目威胁世界最大望远镜
全球尺度风速与植物水力性状的关系获揭示 地球早期大气层曾发生碘氧“大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