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发布时间:2024/9/28 21:08:17
选择字号:
上海海洋大学团队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团队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从辽阔的新疆、西藏,再到云南、贵州、广西、宁夏、内蒙古等,从渔业科技服务再到人才培养,从20世纪50年代再到今天,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团队以科技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为己任,将绿色渔业种质的“中国芯”装在了西部一线,助力“籽籽同心”。

在西藏有一种叫做“亚东鲑鱼”的冷水鱼。这种鱼生活在海拔2700~3700米的水域,人工繁育一直是难题。2015年,团队接到了助力亚东脱贫和稳藏守边富民兴业的精准扶贫任务。3年时间,84人次先后深入西藏,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攻克了“高海拔”“超低温”“受精卵奇少”“孵化期超长”“驯食成活率偏低”等制约鲑鱼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此后,1个鲑鱼繁育基地、4个苗种培育基地、5个工厂化车间和1个成鱼产业园拔地而起。亚东也因而成为西藏地区现代化和规模化程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冷水鱼类基地。此外,团队手把手传授技术,引导藏民同胞跟着学、试着干,自主参与鲑鱼产业,掌握关键技术。

为了让新疆的鱼类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团队100余人次入疆,多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行程超80万公里,率先攻克额尔齐斯河流域特种鱼类繁育与养殖相关技术,并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区市养殖,掀起养殖新疆冷水鱼类热潮。团队抢救性保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塔里木裂腹鱼、选育新疆第一个水产新品种、开展河蟹和小龙虾良种推广、编撰新疆首本《虾蟹养殖技术手册》、首次在新疆养殖应用成功耐盐碱罗非鱼新品种……团队连续25年到阿勒泰地区开展渔业科技服务,足迹遍布7个县8个团场,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鱼博士”。

新疆渔业资源调查。

要端牢中国饭碗,良种培育是关键;要建设渔业强国,种质开发是核心。为此,团队建立了涵盖形态、组学遗传等8个层次最全面的水产动物种质研究方法与评价技术体系,首创“系内群体选育+系间配套杂交”育种理论与技术。团队把以“鱼”“蟹”为代表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带到了民族地区,也带去了团结致富的希望。同时,团队为门源回族自治县冷水鱼繁育基地提供全套技术服务,支撑青海成为全国产量最高的鲑鳟鱼类养殖区。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每年为西部地区培养上千名渔业技术人才,开展50余项科技服务。

“新吉富”罗非鱼。图片均由上海海洋大学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