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东华大学 发布时间:2024/9/26 18:07:37
选择字号:
第24届工博会上,东华带来哪些“高科技”?

 

9月24日,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东华大学携12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工博会高校展区。

材料学院孙宾团队开发的系列高舒适性、高功能性冰隐纱,具有抗紫外、汗无痕、原纱凉感的效果,面料轻薄且具有高防透功能。该纤维使用了再生、生物质原料,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相契合。团队的面料、样衣等得到了知名户外品牌的认可,已实现市场化的推广及销售。

工博会现场。图片由东华大学提供

化学与化工学院赵涛团队研发出了定向导湿速干、内亲外疏、微气候调节以及发热温度调节等多项功能面料技术。这种绿色功能纺织产品能够让运动者时刻保持身体干爽,也让日常服饰既能保持穿着舒适性,又能保证对水油污渍的防护功效,还能实现自发热效果。目前,该功能面料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家知名服装品牌。

先进低维材料中心李斌团队加工改性废旧餐盒并制备得到超细丙纶纤维,解决了再生餐盒料除杂、去味、纺丝以及面料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技术难题,成功打通了“再生餐盒—切片—造粒—拉丝—织布—制衣”的技术路线,并做成了具备快干功能的面料和T恤,实现了从餐盒到T恤的循环利用。这个项目也为纺织面料行业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第三方碳核算的结果显示,再生餐盒料的减碳效果非常明显。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洪枫团队依托细菌纳米纤维制造及复合技术科研基地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纳米纤维复合膜材的全生物高效自动化生产技术。该“纤维素纳米纤维凝胶膜的合成生物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可以用在保水凝胶面膜、冷敷贴镇痛膜和抗菌促愈功能复合敷料等高端医用材料和器械上,非常适用于光子美肤后的冷敷镇痛及皮肤修复。

纺织学院陈南梁团队研发的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金属网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团队采用极细金属钼单丝进行编织,创新研发了“微张力”经编网状织物编织新技术及装备,让卫星天线兼具“轻”“大”“强”这三种看似不可兼容的特性,使现代纺织技术成功服务国家航天事业。

此外,“一种‘不插电’也能发光的新型智能纤维”“高值生物分离用过滤耗材平台”“热防护用柔/弹陶瓷超细纤维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纳微尺度微胶囊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绿色高效耐水解杂化钛催化剂及其特种聚酯材料开发及应用”“天然抗菌高中空木棉纤维产品开发”“稀土发光材料与防伪发光纤维”等也纷纷亮相工博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一道“超级闪电”刷新最长闪电纪录 量子电池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