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2日,2024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暨第七届广州科普嘉年华(以下简称第七届广州科普嘉年华)在广东省科学院琶洲科普中心举行。来自全市17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和科技科普企业积极参与,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为广大市民打造一场科普饕餮盛宴。
记者获悉,第七届广州科普嘉年华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从9月15日持续至25日。其间,广州首创的区域性科技传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发布;广州科普嘉年华、百馆展览探未来、千场报告话前沿、万级IP创科普活动等陆续开展;全市超百家科普单位免费向市民开放。
启动现场。
?
主会场超170个展位
第七届广州科普嘉年华由广州市科协等27家单位联合主办,主会场活动首次连续2天举行,共设五大主题,展区超170个展位,科普内容围绕“四个面向”及新质生产力所取得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涵盖脑机互联、AI数智、深蓝深空深地、纳米科技等前沿领域。
主会场舞台以“想象力”为主题,通过科普秀表演、科普互动课堂等多种形式,激发市民想象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创新的力量。主会场活动还涵盖公共交通支付、肠道健康、物理实验、亲子急救等多样化的科普话题,让市民在互动和体验中获取新的认知。
怎样区分化石和普通石块?科技如何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说话”?“中国屏”背后隐藏着哪些科技创新?……一系列新奇有趣的科技成果展示吸引了大小朋友的目光。
在智能助行外骨骼展位,演示者穿戴了一套外骨骼系统,对腿部肌肉进行锻炼。这套设备由驱动系统、中控系统、机械结构单元等构成,可以辅助腿脚不便者锻炼腿部肌肉,助力其行走,“这套设备可以监控步态,进行人机步态拟合分析,并提供动力,让腿脚不便的人每一次迈步行走变得更轻松。”
活动现场。
?
“远看是景观,近看可育人。”现场,一处亮丽的广州市科普长廊风景线吸引观众眼球。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在展位现场浏览科普宣传图,并进行科普问答。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纸张蕴含哪些独特的结构技术?床垫竟然可以任意调整姿态,迎合人们的睡姿?在科普展位,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生动的解答。
跟着“科博士”玩转科普
第七届广州科普嘉年华主会场活动上,以“科博士”为核心衍生出的“科博士家族”形象首次亮相。他们由科博士、科妈、科小创、科小普、科爷爷、科奶奶等角色组成。
作为广州科普领域的标志性科普IP,“科博士”自2019年以来就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设定和贴近生活的科普内容,搭建起科学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基于“科博士”的公众认可度和广泛影响力,广州市科协乘势而上创新升级科普IP“科博士家族”。
在这个家族中,有代表着“博学”的科妈,将高深莫测的科学知识化繁为简,让科学变得通俗易懂;代表着“勇敢”的科小创,充满活力、不惧挑战;代表着“探索欲”的弟弟科小普,以独特视角开启科学的趣味之门;还有具备强大“实践能力”的科爷爷和充满艺术“想象力”的科奶奶,整个“科博士家族”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科普的维度。
“科博士家族”形象首次亮相。
?
据介绍,“科博士家族”延续了“科博士”的科学精神,更以多元化的角色设定和丰富的内涵,为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未来,“科博士家族”将继续成为广州科普工作的标志性形象,广泛运用于广州市特色科普品牌之中。
现场,以科普日活动主题和“科博士家族”形象为灵感设计的周边产品——套色印章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也受到市民的欢迎。市民们积极参与现场活动,排队收集不同颜色图层的盖章,展现了极高的热情。
“市民朋友们展现出对科普的极大兴趣。”广州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主会场活动让市民在互动和体验中获取新认知,体会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驱动力。
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
活动期间,各主办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和机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奇妙科学秀表演。本文由广州市科协供图
?
广州市科协更组织广州地区符合开放条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各级科普基地、广州科普游项目承担单位和各区所属科普资源单位等100多家科普单位免费向市民开放,全市11个区也同步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
主会场活动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和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分别为公众带来主题为《科学与工程》和《亲近科学 拥抱未来》两场的科普讲座。两位科学家不仅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了科学知识,展现了他们对科普事业的热情和承诺,有效地拉近了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此外,广州发布了国内首个区域性科技传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在广州市科协指导下,由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研究团队以广州区域科技传播发展态势为研究和评价对象,聚合科技传播领域的各方资源与力量打造而成,其为科技传播的量化分析、效果评估和政策指导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
活动还发布新书《讲好科学家的故事》。该书聚焦深度挖掘并展现广州地区杰出科学家的非凡事迹与卓越贡献,精选了30位在穗院士的感人经历,细腻描绘了院士们的成长轨迹——从青涩学子到学术巨擘的蜕变之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他们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科研态度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