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18 22:04:00
选择字号: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在京发布

 

9月13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承办。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剖析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指出突破性技术变革是支撑这一转型的重要基石,报告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与理论依据。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寄望此报告能够激发行业的创新活力,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并表示能源基金会将致力于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展现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系主任、长聘教授陆超介绍,电机系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组建了“能源互联网智库研究中心”。为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提供支持。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电机系长聘副教授张宁正式对《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内容进行了介绍——2021年-2030年将是中国的碳达峰期及平台期,风电与光伏电量占比快速提升至30%以上;煤电容量稳步提升,发电量小幅提升;以煤电、水电、气电为主的电力系统提供高度的灵活性。2030年-2050年将是中国的快速减排期,风光电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煤电容量达到峰值,通过“保容减量”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定位转型;储能预计需求侧灵活性的快速增加将补充系统的灵活性需求。2050-2060年则是中国的碳中和期,风光电量占比将达到70%以上,气电、生物质电源、储能、需求侧等灵活性资源在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报告还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将由“源网荷储”四要素拓展为“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未来的电力系统将以清洁低碳电源为主体,以化石能源为压舱石,推动大电网和分布式并举的互联互动,实现终端用能多样化、弹性化与有源化,构建跨时空多元融合的共享储能体系。

据了解,《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作为《中国碳中和技术路线展望》系列报告之一,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内涵和特征,指出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展望了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目标和路径,并对未来需要集中突破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和预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