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智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9 12:26:18
选择字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小分队深入调研木兰文化IP

 

曾经不知名的小村庄,如今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展现出经济、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背后有怎样的秘诀?

8月1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城乡村守望者小分队深入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杜堂村,开展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从青年视角探究木兰文化IP对当地乡村振兴的多维影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城乡村守望者小分队。受访者供图

  ?

随着网络媒介飞速发展,短视频平台拔地而起并发展壮大,媒介的介入进一步塑造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在公众间的形象。滕梓汐、胡智超、李珞嘉、邱喆、李妍萱等小分队成员调研发现,有效利用短视频等媒介使得木兰文化IP爆火,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例如,今年5月25日,知名主持人尼格买提、陈伟鸿和知名歌手孙楠的参与,有效推广了黄陂木兰文化,对乡村振兴产生了积极影响。杜堂村的“杜堂模式”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案例,展示了其农旅融合、联农共富的特色。

经过四天的深入探访,小分队成员感受了黄陂木兰杜堂村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体验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对文化IP的多维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