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你们手中,希望同学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创造未来,跑出新一代中大人的最好成绩!”9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该校2024年开学典礼上向“世纪华诞”级新生寄予厚望。
当天,中山大学2024年开学典礼暨“大学第一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该校三校区五校园同步举行。近2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从当天起接过世纪中大的接力棒,正式成为一名“中大人”。
高松致辞。王佳鸿摄
?
“作为新百年的第一批学生,既是一种幸运,更是一份责任。”高松表示,中山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新百年的中大,要继往开来,努力走在学术前沿,持续不断地贡献卓越的思想和学术,尤其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服务国家发展,贡献人类进步,续写“山高水长”新篇章。
百年来,一代代中大人潜心向学,矢志报国,形成了“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优良传统。1928年,两广地质调查所作为主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西沙群岛的实地科考;毕业于中大医科的“红色医生”柯麟,在隐蔽战线默默工作20余年,后又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为我国革命和医学人才培养作出巨大贡献;毕业于中大生物系的林浩然,长期从事鱼类生理学研究,提升了中国渔业养殖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实现了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和近海养殖,被誉为“石斑鱼之父”……高松列举了一个个动人的例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新生把个人的成长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中。
典礼现场。王曦晨摄
?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大寄希望于青春学子,也将为莘莘学子的成长提供坚强的保障。对此,高松提出三点希望与新生共勉:一要主动面向未来,注重创造力培养,二要立大志做大事,勇担民族复兴使命,三要拓展全球视野,贡献人类美好未来。
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骏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求学经历,“我的父亲也是中大人,他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电机工程专业;而我是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培养了我家两代人,更是我梦想腾飞的起点。”
从重铸鼻咽癌分期新标准、到打造“增效”治疗新策略,再到建立“减毒”新规范,马骏团队一系列研究的积累,让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马骏取得的这些成绩与热爱和坚持脱不开关系。数十年,他怀揣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持和“锚定目标矢志不渝”的坚韧,只为做好这一件事——为鼻咽癌患者找到更多生存的可能。
典礼上的新生。王曦晨 摄
?
“志当存高远,行当积跬步,我希望你们能在大学阶段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从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增长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要心怀热爱,要懂得坚持的力量。”马骏说,大学生活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人生中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他衷心祝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