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2 19:59:36
选择字号:
专家团带着新品种新技术服务新疆棉农

 

“中棉113目前在102团种植面积已达95%以上,凭借其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深得广大棉农的青睐与赞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人武部部长赵奎说,2022年,整团平均产量578.64公斤/亩。2023年,在前期遭遇频繁极端情况下,整团平均产量仍达到494.06公斤/亩。

中棉113 。李晨摄

  ?

中棉1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培育的棉花新品种。8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协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召开“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专项服务新疆乡村行”活动。与会人员实地调研了“中棉113”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的推广成效。

此次活动以“聚焦新疆棉花产业需求,推动重点专项成果落实落地,以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通过科技赋能,为新疆地区的棉花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新品种扩大北疆植棉北界

新疆是我国棉花的重要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棉花产量占全国的91%,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战略作用不可替代。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雄风说,由于该地区次适宜和风险棉区扩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产量、品质和熟性难以协同提升,亟需产量高、品质优、特别是早熟性好的棉花新品种。

中棉113示范田。李晨摄

  ?

棉花新品种“中棉11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联合选育,生育期115天左右,具有早熟、优质、长势稳健、抗逆性强、吐絮畅、稳产高产、适宜机采等特点,超越“澳棉”品质标准,适于我国西北内陆和中亚部分地区棉区种植。2022~2024年连续三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推介品种。

马雄风介绍,该品种具有的早熟特性推动了北疆风险棉区宜棉化,扩大了北疆植棉北界,也可用于南疆冬小麦收获后复播或棉花苗期遭受冰雹、大风等极端气候灾后重播。在2023年新疆面临极端气候频发的情况下,作为救灾品种,在受灾严重地块进行补种,产量依旧可观,为保障棉农收益和我国原棉有效供给提供支撑。

“从棉花加工角度来看,中棉113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等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品种,仅在期货升贴水方面每吨较其他品种可以多获收益400余元。”新疆丰汇棉业有限公司吕殿虎总经理如是说。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说,新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具有引领性,下一步要聚焦产业发展亟需、聚焦农业生产场景、聚焦成果转化推广、聚焦学科交叉和技术迭代、聚焦开放协同创新、聚焦四链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撑好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加强院县农业科技合作等方式,新疆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中棉所成功培育早熟、优质、高产棉花重大新品种中棉113,为确保新疆北疆地区高品质棉花稳定供应作出重要贡献,这也是新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范例。

新技术培训惠及一线棉农

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活动现场还举办了棉花田间管理技术培训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产业专家团李鹏程、宋美珍、冯鸿杰等专家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肥料等多个方面,为当地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专家和棉农共同探讨棉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案,加深了科研人员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为后续优化调整科研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马雄风在现场交流技术。李晨摄

  ?

葛毅强说,此次活动中,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与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代表及种业企业家深入交流探讨。一方面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引导棉花科研人员与生产一线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新疆棉花产业发展难题与基层需要,从生产实际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另一方面期望科研人员能够与新疆地方科技人才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培养出一批能够支撑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核心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棉花研究所所长曹永生在会上说,项目团队要在深入研究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及其环境适应性机制的同时,紧密结合地方的实际生产需求,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直接服务于当地农业发展。

他说,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项目团队要积极与当地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合作,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形式,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惠及一线农民,让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直接服务于广袤的农村大地。

曹永生说,团队要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