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19 11:24:25
选择字号:
“新疆三峡”:解千年水患,养万顷良田

 

烈日炎炎,汽车颠簸着穿梭在新疆昆仑山脉腹地蜿蜒崎岖的塔莎古道上,方圆数十里连个村庄都寻不见,同行的中核集团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发电)员工张益波向记者介绍,“十几年前,这里更是人迹罕至、一片荒凉,我们的水利专家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驱车6个多小时后,记者才得以窥见矗立在叶尔羌河之巅的这项奇迹——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总长795米,高164.8米,水库总容量为22.49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755兆瓦,这是新疆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被业界誉为“新疆三峡”。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具备防洪、灌溉、生态、发电四大功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不仅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和流域春旱缺水的问题,还滋养了下游的万顷良田,造福流域240多万人口。看老天爷脸色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稳定可持续的可控用水。”新华发电新疆新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保虎如是说。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      新华发电供图

  ?

水利援疆,解燃眉之急

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是南疆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289公里,流域数百万人口,设计灌溉面积651.47万亩,是新疆最大灌区。但它也是一条季节河,具有春旱、夏涝、秋缺、冬枯的特点,是新疆洪灾最多的河流,以极高的起涨速率和高洪峰值闻名于世,每年7、8月份易暴发冰川堰塞湖溃坝性洪水。

“那时候,每年汛期经常发生洪水,会冲毁道路、吞没农田、屋舍和村庄。”从小生活在叶尔羌河上游村落的布比沙热见惯了这条河发怒时的飞扬跋扈,以及洪灾肆虐后的无助哀嚎。生活在叶尔羌河两岸的百姓一直期盼着在这条河上能修建一座水利枢纽工程拦蓄洪水、根治水患。

2008年,在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新华发电的大力支持下,一张画着“新疆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怀着“水利援疆”的信念,以吴六一、王志坚等为代表的水利专家毅然加入新华发电,来到新疆叶河公司,想用自己几十年积攒的水利专业知识,解南疆水患的燃眉之急。

水利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过程十分艰辛,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更是充满挑战。工程选址处于边境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没有信号几乎与世隔绝,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异常艰苦。但一想到南疆百姓的殷殷期盼和工程所将产生的社会效益,水利专家团队便无惧风雨,积极承担起这份使命和重任。

“这辈子能做成一个像阿尔塔什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多吃点苦、多受点累,都是值得的。这是心之所向、爱之所往,也是一个老党员的初心。”原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坚说。

攻克世界性技术难题

作为新疆最大的水利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十三五”期间的百项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国务院加快推进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从蓝图到建成历时近15年,不仅规模大,难度也是世界级的。”张保虎表示。

该工程所处的昆仑山,是世界最复杂的地质环境之一。“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阿尔塔什工程建设具有‘三高一深’的世界性设计施工建设难题。”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王冬生介绍。

什么是“三高一深”?首先是高面板堆石坝,坝高164.8米,工程大坝加上可压缩覆盖层深度的总高度达258.8米,属世界罕见;其次是高边坡,即大坝右岸有高达600~800米的危岩体;第三则是高地震烈度,坝址区域地震基本烈度8度,大坝抗震按9级设防;而“一深”指的是河床覆盖层深度最厚达到94米。

当时,很多水利专家都认为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建设坝基防渗墙、连接板、钢筋混凝土面板等够成的渗控体系这方面,项目规模和难度是世界第一。

如果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就是要爬上青天之上的那一片天。这些世界性技术难题就像一座座高峰等待被征服。为了破题解题,新华发电还邀请了一大批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科研攻关,不断尝试一些开创性的施工技术。

专家团队集思广益,积极创新,在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依托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长江科学院、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了直剪试验、大型荷载试验、面板混凝土抗裂研究、大坝填筑施工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等十余项科研专题研究,群策群力成功将“三高一深”的世界性技术难题逐个击破,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坝碾压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北斗无人碾压设备,所有碾压过程中都用无人驾驶的模式,来对碾压的变数、路线、每个环节在平台上进行控制,这就避免了人为操作碾压机时出现漏碾或重碾等不稳定因素。这也是其中一项科技创新,为大坝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张保虎说。

此外,团队以建设智能大坝为理念,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工程安全、质量、技术、投资、环保等管理环节深度融合,构成了一体化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大数据统计、设计信息管理、建设实时预警、灌浆自动化监测等一系列信息服务支持。

“比如,在对大坝整个运营过程进行监控时,我们采用了三维加速监测仪,对大坝的一些变形沉降、位移进行实时监测,随时为大坝做‘体检’。”张保虎介绍。截至目前,阿尔塔什工程共获得国家专利23项。

“四管齐下”,效益显著

2015年,大坝成功截流,从此叶尔羌河水失去了往日的骄横狂浪,尽显出母亲般的慈祥和温良。2016年,叶尔羌河连续发生“7·17”“8·11”两起冰川溃坝型洪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都顺利地通过了考验。

阿尔塔什水库      张晴丹摄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正在泄洪       张晴丹摄


而今,这项工程已经挑起了防洪防汛、引水灌溉、改善生态、发电供电四大担子,“四管齐下”造福南疆百姓。

在新华发电未建造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之前,当地政府需要每年拿出6000万元用于两岸抢险,对喀什这样的贫困地区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自从有了这个工程后,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下游水患减少了80%~90%,不仅节省了财政支出,更为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证。”王冬生介绍。

而且,通过科学调度,“我们的灌溉保障率从不到50%提升至75%,已使灌区灌溉面积由最初设计的651.47万亩增加到千万亩以上。”张保虎说。

“这项工程建成后,为我们的灌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戈壁上广泛种起了沙棘、苹果等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前这里风沙很大,沙砾打到房屋玻璃窗上砰砰直响,现在再也没有这种现象。”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桐安乡党委书记樊科兴说。

戈壁上生机勃勃的沙棘林     张晴丹摄


有目共睹的是,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每年向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3.3亿立方米,可为下游胡杨林供水1亿立方米,使塔里木河流域再现生机与希望。在环保方面,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31万吨,减少17.53万吨烟尘排放。

2021年2月1日,阿尔塔什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8月17日,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供220万普通居民家庭一年用电,有效改变了南疆电力短缺状况。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将来,叶尔羌河流域的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生态环境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张保虎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怎样快速融入学科圈子?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