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5 9:56:38
选择字号:
8000万元!陈学东团队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7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光谷明星企业——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由后者出资8000万元,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团队研发的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进行产业转化。

签约及揭牌活动现场。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

据介绍,价值8000万元的转让协议主要覆盖超精密主动减振系统和智能人形机器人技术。陈学东院士团队经历二十余年的科研积累,研发了准零刚度、频变阻尼、协同控制等超精密主动减振核心技术,突破了降频率与保承载、减共振与抑高频、减振动与稳位姿三大技术矛盾,解决了高性能主动减振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凭借相关创新成果,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类二等奖2次、国家科技进步类二等奖1次。

超精密主动减振系统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高端精密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领域,是保证这些装备高精度超稳定运行的关键。相应技术产品不仅可以高效隔离外部振动,还通过实时采集振动信息,基于先进的控制策略生成多维振动控制信号,精准抑制各种内外部扰动导致的台体振动,实现被减振部件接近“绝对静止”的状态。

“这个技术通俗地讲,不管是公斤级的设备,还是数十吨的设备,都能让它特别稳,不论怎么碰它都不会动,接近‘绝对静止’的状态。”陈学东院士团队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姜伟介绍说,该技术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对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

在合作双方的通力合作下,专门承载此技术成果的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25日挂牌成立。基于双方前期合作研发成果,该公司一口气推出超精密型、抗冲击型、适用真空型等20余款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减振支撑形式包括空气弹簧、金属弹簧、磁浮弹簧、复合弹簧等,可以满足从公斤级到数十吨级设备的高性能减振需求。

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波表示,校企合作能够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他说,此次与陈学东院士团队签署的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对公司而言是从“0”到“1”的开始,后续他们会对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产业化,把“1”变成“N”,服务好国内的半导体相关企业,并在国际化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让屋顶变白是保持城市凉爽的最好方法 他们心里有一盘棋:“精准设计”水稻种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