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阮晓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5 13:25:07
选择字号:
黄海所在水产品产地溯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机制与防控技术团队在水产品产地追溯研究取得了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今食品科学研究》《食品成分与分析杂志》。

养殖环境的地域差异造就了水产品品质与价格的巨大差异,不法分子通过产地标签欺诈获取高额利益,给水产品的区域品牌保护以及质量安全管控均带来严峻挑战。团队研究了紫菜、牡蛎等水产品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并分析了消费者通过食用紫菜、牡蛎的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他们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手段对紫菜及牡蛎中金属元素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解析并筛选出特征指纹。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了产地溯源模型,并对影响模型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建立的溯源模型,团队对紫菜产地的预测准确度为80.3%,对牡蛎产地的预测准确度为96.8%。

基于矿物元素分析的紫菜产地溯源技术   黄海所供图


针对机器学习模型的黑盒特性,研究团队通过引入可解释工具,在全局与局部尺度上对溯源模型的决策过程进行了解析,深度提升了决策结果的可信性,为推动现实场景中的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技术有望成为紫菜、牡蛎等水产品品牌保护的有效手段,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链条防控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论文相关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jfca.2023.105839

https://doi.org/10.1016/j.crfs.2024.10073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