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高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 22:52:42
选择字号:
穿越千年印刷史 造纸体验古智慧
科学小记者走进中国印刷博物馆

 

“《造纸》:千削万切若等闲,洗心革面做文章。文化载体福人类,槌声激荡越千年。”小记者们刚从中国印刷博物馆回到家,即陆续提交活动新闻稿,期待收获专业记者的点评。更有同行家长深有感悟,随孩子稿件附上了自己新出炉的诗作。

6月23日,20位来自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中心小学6年级学生组成的科学小记者团,来到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重温千年印刷史,学习印刷科技的变迁,领略古代发明家的创新精神。

这是由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4年“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活动的第三期,由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这场活动为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小记者们,开启了充满科学氛围的暑期体验。


新闻课,启探秘


在印刷博物馆负1层展馆,自1865年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种型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在此陈列,共计130多台,有早期的手扳式铁制印刷机、铅字铸排机、手动照排机等等,有些设备已经非常稀少。其中包括世界仅存的一台1926年美国制造的重达45吨的双全张双色胶印机,和1892年奥地利生产的石版印刷机等。


伴着馆中静静陈述着印刷术变革史的中外印刷机械设备,小记者团在此参加了新闻培训,以调整状态,做好准备,以科学记者的视角观察、记录一天的探秘活动。

在培训课堂上,中国科学报社记者通过案例,来帮助小记者理解新闻稿件的分类、要素和结构,讲解了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技巧、采访后的必备工作,以真实事件为例强调了真实性是新闻的底限,并根据既往“探秘房山”活动反馈的稿件情况,分析了小记者们写作的特点。

大、小记者还探讨了,蔡伦、毕昇等人正是古代匠人和科学家执着发明创造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可能面临过今人难以想象的难题。

  ?

被中外古印刷机围绕的新闻培训课堂。高腾摄

听讲解,学知识

从商朝的甲骨文,到西汉的蔡伦造纸,再到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中国印刷博物馆可谓是反映人类印刷出版文化、我国典籍记载传承工艺的知识殿堂。

古代印刷展、近现代印刷展、印刷设备展、数字展……跟随印刷专业讲解老师,小记者们流连在印刷博物馆各个展馆,鉴赏闻名于世的唐代卷轴装《金刚经》、南宋精刻本《春秋经传》,以及从1932年淞沪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的商务印书馆废墟中抢救出来的手扳架印刷机、晋察冀日报社使用的马背上的印刷机等。

图片、文字、实物……展示着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的我国古代印刷术起源、发展、传承及传播的历史过程,阐述着印刷文明的东方传奇。

  ?

小记者们通过讲解认识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高腾摄


动动手,来造纸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中国不仅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国,还是活字印刷术、彩色印刷术的发明国。

另外一项“四大发明”造纸术,由东汉蔡伦所创,其基本工艺沿用至今。

小记者们通过造纸扇体验活动,用传统工艺,从砸纸浆、抄纸到贴花、干燥,完成一把纸扇的制作。

  ?

造纸扇基础步骤,搅匀纸浆。高腾摄

制作完成后,他们一边摇扇吟诵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边感叹着古人发明创造的智慧。

  ?

小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团扇。张楠摄

造纸扇体验,帮助小记者们进一步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良历程、造纸材料、制作工艺等知识,明白了造纸术的作用和价值。一整日的博物馆探秘活动,更让他们领略了我国古代发明家和百姓人民的创新创造精神,为即将到来的暑期生活掀开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