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9 10:31:35
选择字号:
人工智能帮你测谎?!当心强化偏见

 

虽然人类经常说谎,但通常不会指责别人说谎,因为社会规范禁止虚假指控,并强调文明礼貌。但人工智能(AI)可能很快就会改变这些规则。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人工智能提出指控时,人们更有可能指责他人撒谎。相关研究6月27日发表于《交叉科学》。

“我们的社会对撒谎指控有着牢固而完善的规范。”论文通讯作者、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行为科学家Nils Kobis说,“公开指责别人撒谎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实的证据。但我们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人们避免为指控的后果负责的借口。”

人工智能测谎带来更多指责

人类社会长期以来都是基于默认真话理论来运作的,该理论认为,人们通常认为他们听到的都是真的。为此,人类很难发现谎言。此前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识破谎言方面的表现并不比随机监测更好。

Kobis和团队想知道人工智能的存在是否会改变这些既定社会规范和行为。

在调查中,研究小组要求986名参与者对他们下周末的计划写一份真实和一份虚假的描述。该团队用这些数据训练了一种算法,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识别真假陈述的准确率能达到66%,这明显高于普通人的水平。

接下来,该团队招募了2000多人作为评委,他们将阅读一份陈述,并决定它的真假。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四组——基线、强迫、封闭、选择。

在基线组中,参与者在没有人工智能帮助的情况下,回答“对”或“错”。在强迫组中,参与者在做出自己的判断之前总是收到AI预测。在封锁组和选择组中,参与者可以选择是否接受人工智能生成的预测。但封锁组的人不会收到预测反馈,而选择组的人会收到。

研究小组发现,基线组的参与者在判断真假时的准确率为46%。只有19%的人表示他们读到的陈述是假的,尽管他们知道50%的陈述是假的。这证实了人们倾向于避免指责别人撒谎。

在强迫组中,不管参与者是否想要,他们都得到了人工智能预测结果,因此超过1/3的参与者认为陈述是虚假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基线组和未接受人工智能预测的组。

当人工智能预测某句话是真的时,只有13%的参与者认为这句话是假的。然而,当人工智能预测一个陈述为假时,超过40%的参与者认为该陈述是假的。

此外,在要求并收到人工智能预测的参与者中,84%的人接受了预测结果,并在人工智能说陈述是错误的时候提出了指控。

“这表明,一旦人们手头有了这样的算法,他们就会依赖它,并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如果算法认为某件事是谎言,人们就会欣然接受。这是相当令人担忧的,这表明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地对待相关技术。”Kobis说。

当心人工智能强化偏见

但有趣的是,人们似乎不愿意使用人工智能作为测谎工具。

在封锁组和选择组中,只有1/3的参与者选择接受人工智能预测。这个结果让研究小组感到惊讶,因为研究人员事先告诉参与者,该算法比人类更能发现谎言。

“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测谎能力过于自信,尽管人类在这方面真的很糟糕。”Kobis说。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测谎的社会影响,并在实施类似技术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信息。

人工智能以频繁犯错和强化偏见而闻名。鉴于这些发现,Kobis建议政策制定者应该重新考虑在重要而敏感的问题上使用这项技术,比如庇护批准等。

“人工智能被大肆宣传,许多人认为这些算法非常强大,甚至是客观的。我很担心这会让人们过度依赖它,即使它的效果并不好。”Kobis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16/j.isci.2024.11020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