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冯文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6 16:38:29
选择字号:
“院士班主任”的毕业班会
——中国海洋大学探索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学科创新人才

 

6月7日清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开车早早来到学校,随车还带了一箱水果。穿着崭新的衬衣,头发梳理得整齐,他高兴地说:“今天是个大日子,衣着容貌一定要得体大方、干净整齐……”

包振民口中的大日子,是他担任班主任的海洋生命学院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班的学生即将本科毕业,今天他要给学生开一场毕业班会。

4年时光,匆匆而过,包振民回忆着与25名同学初次见面、开班会、授课、作讲座以及指导科研的场景,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2024年6月7日,参加毕业班会的师生合影留念。  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2024年6月19日,包振民与同学们一起拍摄毕业照。 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2023年4月26日,包振民与同学们交流。 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院士当班主任,既好奇又惊喜

2020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中国海洋大学作为首批36所试点高校之一,于2020年9月在生物科学(强基计划)专业招收了首批25名学生。

如何办好这个班?课程体系怎么建设?培养方案如何制定?面对“强基班”这一全新的班集体,当时担任学院院长的包振民心头始终萦绕着这些问题。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其他学校也在摸索。学院党委研究决定,由我来做第一个班的班主任,体现学院对办好这个班的高度重视。这既有利于快速建立相关教学培养体系,又有利于和学校相关部门协调,推进相关工作落实。”谈起4年前的决策,包振民说,不存在大材小用,只是出于快速建立教学培养体系的目的作出的决策。

“院士做班主任的初衷是,通过院士全程参与本科生培养,与学生共同研究、交流沟通,指导他们做好学业计划和人生规划,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家国情怀的塑造等方面产生激励作用,树立大格局、大情怀、大志向。”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晓燕表示。

“4年前,初入大学,当我得知自己的班主任是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包振民院士时,既好奇又惊喜,也觉得很幸运。”在毕业班会上,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班学生王浩然回忆起初次听说院士当班主任时如是说。

海洋生命学科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科,名师、学院或系领导担任班主任的传统由来已久。作为1978级海洋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包振民依然记得自己大学时的班主任分别由系党支部副书记刘文浩和系团总支书记庄肃敬担任。“两位班主任都非常认真负责,管理服务到位,工作热心周到,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这种良好的教风、作风我们应该传承下去。”包振民说。

“此次这个‘强基班’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中和中国海洋大学发展史上都是非常特殊的,算是‘黄埔一期’,他们承载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必须保证培养条件的稳定。知道我很忙,学院又请黄晓婷老师协助我,由她来担任副班主任。”包振民表示。

“当接到学院领导让我当‘强基班’副班主任的电话时,内心忐忑,很有压力,普通班的班主任我都担心干不好,更别说‘强基班’了。包院士就鼓励我,不用怕,有他在前面挡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班副班主任黄晓婷说。

做好班主任是个功夫活,需要时间慢慢磨

“做好班主任是个功夫活,需要时间慢慢磨。”包振民坦言,在4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这是第三次当班主任。面对这群“00后”的孩子,如何与他们相处,他也一度发愁。

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繁忙的工作中,包振民会关注“2020生命强基班”微信群里的动态,了解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适时参与互动并给予指导;暑假来临,他会叮嘱大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君子不踏险地”;学生获得奖励或荣誉,他会表示“祝贺”,并勉励他们“继续努力”。

黄晓婷的电脑里保存着10个版本的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关于动态调整、导师制、本研转段等历次研讨的会议记录。“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到培养方案制定,小到哪一位老师授课,包院士都亲自参与设计或过问。”黄晓婷说,强基计划采用“本硕博”衔接式培养,本科阶段结束后,如何转入研究生阶段,“保研”“本研连读”“本研贯通培养”都是他们探索过程中用过的词,直到教育部下发通知才确定为“本研转段”。

包振民觉得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强基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于是联系数学科学学院选派优秀教师为学生单独授课,并要求把难度提升。英语也是如此,让学生大一直接学《大学英语三、四》的课程。专业课大部分采用双语教学。

无论是“开学第一课”“生命科学导航”课,还是“赓续红色基因,点亮蓝色生命”的思政大课,只要有机会,包振民都会亲自登台授课,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启智润心。

“包老师是讲故事的高手,看问题的格局很大、视野宽广,善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潜移默化中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和帮助。”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班团支部书记聂兰蘅说。

“三文鱼养殖还缺人吗?咱们能去吗?养了能吃吗?”毕业班会上,有同学围绕包振民团队刚刚突破的三文鱼繁育养殖技术难题发问。

“不仅缺养鱼的人,更缺吃鱼的人。只有吃鱼的人多了,我们的养殖才有希望。消费是拉动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产业需求又牵动了科技进步。”包振民循循善诱,引领同学们把视野打开,不要局限于找一份谋生的工作,强基班学生肩负着建设蓝色粮仓、破解困扰国家深远海养殖事业发展瓶颈问题的重大使命。

“包老师每一年都会给我们开班会,针对同学们在专业学习、培养政策、深造发展等方面的困惑进行耐心解答,既有长辈对孩子般的温情关怀,也有老师为人治学的精神引领。”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班学生鲍李晶晶说。

鲍李晶晶在包振民和黄晓婷的指导下,专注于海洋贝类逆境胁迫适应机制的学习与研究,并于近日,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成为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高水平论文的榜样。

大三下学期,需要筹划毕业论文,并选择未来的研究生导师,于是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班学生刘思睿主动找到包振民,希望在他的指导下开展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包老师欣然同意,不厌其烦地指导我这种‘科研小白’,帮我选定了扇贝非注释基因功能研究。”最终,他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并获得了荣誉学士学位。

“同学们经常自嘲说是‘小白鼠’‘草履虫’,在包院士的带领下,我们历经艰辛,蹚出一条新路,基本建立了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黄晓婷说。

帮助年轻班主任做好班主任

6月7日,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化学馆130会议室,主题为“我们的成长与未来”的毕业班会热火朝天地举行,醒目的横幅、鲜艳的花束、真挚的话语,现场掌声阵阵,气氛热烈感人。

80%的同学成功转入研究生阶段,多名同学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青岛市千名优秀大学生、学校优秀学生标兵、杰出青年志愿者等省、市、校级荣誉……班会上,一段段视频、一张张照片、一句句嘱托,4年的成长与收获一一闪现,不知不觉间师生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我顶多给自己打60分,很多地方我做得不够,特别是科研任务重、出差时间多,加上学校空间紧张,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在崂山校区上课、住宿,离我所在的鱼山校区较远,陪伴他们的时间较少。”包振民说,给这群“00后”当班主任感觉自己更年轻、更有活力,他们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对自己很有启发。

当被问及“将来还会担任班主任吗”,包振民说:“不会了。我年龄还是大了,60多岁,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我当成了长辈,甚至是爷爷辈,相互交流不能平等,也很难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所以,做班主任可能不好,做个班主任的顾问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帮助年轻班主任做好班主任。”

“院士做班主任彰显了‘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推动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海洋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初建松、党委委员周斌,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王岩目前已担任‘强基计划’班班主任,未来将会带动更多高层次人才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张晓燕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