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19 15:34:40
选择字号:
张平院士:6G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支撑

 

“孙悟空拔根毫毛,对着吹口气变出的小孙悟空,能做所有老孙悟空能做的事——放在今天的科技语境下,其实就是具身人工智能,人具有的能力,机器人都能实现,其中人类引以为豪的语言能力,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基本已经做到了,而仿人的四肢能力则一直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对于神魔小说《西游记》,无线移动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是当做科普作品来读的。他认为,这部想象力丰富的经典作品,充满了古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日前,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组织的专访中,张平对《中国科学报》表示,新质的技术带来新质生产力,我国发展6G有明显优势,正当其时。


万物“智”联


张平表示,从移动通信演进的逻辑来说,1G至4G追求的是单纯的通信速率,发展进程中需要逐步增加频段,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到了5G要增加可靠性/时延和用户数量/能效两个通信维度,以支撑工业互联网,6G则不仅要支持陆地通信还要支持空间通信,既要拓展通信空间还要完善通信智慧。


因此,6G最重要的维度有两个,一个是无所不在的连接,一个是无所不在的智慧。“5G正在力图实现的是‘万物互联’,那么6G的发展目标就是万物‘智’联。”“智”就离不开人工智能(AI)技术。


“通信和AI有天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使能的关系。”张平指出,与AI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就是6G的主要特征,在这方面,相关的国际通用标准已经启动。


也就是说,未来的通信就是面向人工智能机器的通信,未来通信技术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架构。


前文提到的能让孙悟空法术成真的具身智能,就是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其必须具备精确感知和实时互动的能力。


恰逢其时


我国各相关部门很早就认识到移动通信对国民经济的使能作用,相关领域布局很早,在人工智能、多天线、信道等方面都开展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优势。


因而,张平指出,我国不单单在4G、5G赛道上都处于第一方阵,这些领先的技术还在大力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6G赛道,我国依然是最早开始系统性谋划的国家。


6G将会把通信的领域边界,从物理世界进一步拓展至数字世界,通过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提供即时、高效和智能的超连接来重塑世界,这一趋势将开启移动通信的新篇章。


张平提出,新质技术带来新质生产力,6G也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其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构建安全可信的6G架构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支撑。


可持续发展


“对于6G来说,速度快只是其中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可持续发展。”张平表示,1G至4G都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但5G技术功耗非常大,就不可持续发展的,6G要突破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拐点性技术。


尽管这样的技术尚未横空出世,但张平透露,其团队已经在相关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为了6G技术早日落地,去年,张平团队与合作伙伴中国移动一起,在全球首发了6G信道模型仿真平台BUPTCMG-6G,支持 6G先进技术和特性所需,能够支撑未来6G潜在关键技术性能评估,已被下载数百次。


他还与中国移动一起建立了国内电信运营商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正是聚焦于6G应用基础研究。


下一步,张平建议继续持续研发智能化信道测量平台、通用能力验证平台以及关键技术仿真验证等平台,为6G端到端关键技术研究奠定基础,助力我国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