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万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7 13:43:41
选择字号:
种地的、养猪的?不,农业新质生产力了解一下

 

一说到农业,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是种地、养猪,很多科技小院也是以西瓜、番茄、辣椒等命名,给新生代大学生的第一感觉是“不太高大上”,所以拒绝学习农学。但实际上,从农业全产业链和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出发,现代农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应用场景。

突破口是多学科交叉和系统方法

新质生产力以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领域为代表。与农业直接相关的有两个领域,分别是生物制造、生命科学。与农业有间接关系的也有两个领域,分别是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如农业无人机实际上既是数字经济也是低空经济的一部分。

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先进生产力,但先进生产力未必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能带来原创性科技革命的生产力。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或者生产工具。农业新质劳动者是具有原创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劳动对象是创新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劳动资料是原创性、前沿性的科技成果。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与新的农业革命同步推进。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前沿的生物技术,我们有望从根本上重塑农业生产模式,深度革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基因化、智能化、工程化、绿色化、营养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到2030年,农业科技领域将有五大科技突破。第一个就是多学科交叉和系统方法。传统认知上,人们认为农业是生物科学的一个行业,但实际上随着科技革命的进步,未来农业将是在多学科交叉、系统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领域。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路径有三条:

一是农业传统生产领域科技原创性的突破,不是指传统农业生产领域边际上的改进,而是颠覆式的科技创新,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路线,能够对原有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比如生物育种。

二是全新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引入和集中。最典型的是智慧农业,把信息、传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智慧农业实际上是各类智慧技术在农业上的集成应用。

三是农业业态的跨界突破,标志着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内涵和外延的深刻拓展。如生物制造、兽医公共卫生、生物医学、生物制药、食品营养健康等跟农业有关,应该是农业大学关注的领域。

科技小院集群应强调多学科协同作战

最近,我们参观了大理洱海科技小院集群,这里有很多智能化技术,如利用传感、数据等技术分析区域污染物排放。在大理农产品加工科技小院旁的智能餐厅,还有机器人为顾客烹饪食物。这既是对传统业态的大拓展,也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跨界突破。

如何对标新质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不能死抱传统业态不放,而应积极拥抱新业态。第二,吸引、借鉴引入前沿科技,培养更具创新精神、紧随科技前沿的新质人才。第三,新设学科时要思考是否面向先进业态,改造学科时要思考是否面向前沿科技。不得不承认,农业院校在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内容等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不足,如多聚焦于传统农业产业,对产业的多功能性体现不足;多聚焦于传统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对新质生产力的思维重视不足。

传统固有思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把涉农业态等同于种养业。大家认为农业是种地的、养猪的,实际上农业拥有产业链,种植业、养殖业只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之后还有加工、流通、营销、服务、金融、品牌等环节。如果把农业等同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无异于自行把农业范围缩小为传统业态。

二是把涉农学科等同于农学门类学科。要从多功能角度思考农业。过去我们认为农产品就是提供动植物产品,解决吃得饱、吃得好的问题。实际上,现在的动植物产品与医学、营养健康、休闲,甚至与化学、工业品都有关联。

三是把涉农人才培养等同于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新的科技革命一定会打破原有的学科边界。培养涉农人才不能只局限于使之学习传统的生物技术,还有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甚至社会科学的伦理知识。事实上,我一直认为离开了工程教育,就没有现代农科教育。当今社会不再是刀耕火种的时代,农业研究成果应用必须依靠机械化、智能化。

落实到科技小院,大理是科技小院集群做得最好的地方之一。所谓集群,即多学科交叉融合,并不是说建一堆名称不同的科技小院就叫作集群。科技小院集群的评价标准之一是,强调科技小院是有机联系、多学科协同作战,以此解决现代产业和乡村发展中的多维度问题。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本报记者温才妃、通讯员刘铮据2024全国科技小院大会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