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6 9:55:33
选择字号:
《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专著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强和副研究员秦耿等专著的《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的资料收集、编撰和出版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专著封面。秦耿供图

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贯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是联系东亚、非洲和欧洲最为繁忙的国际航路之一,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岛屿与岩礁散落于各处,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与生物资源。中沙群岛地处南海中部,是南海航行通道的重要枢纽。中沙群岛包括黄岩岛、中沙大环礁两个环礁系统,以及30多个暗滩和暗沙,覆盖海域面积超过60万平方千米,其岛礁散布范围之广仅次于南沙群岛。

然而,中沙群岛所有暗滩和暗沙均隐伏于海水中,仅黄岩岛礁坪有个别礁石露出海面。中沙大环礁是中沙群岛的主体部分,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环礁系统,其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渔业资源丰富;因此,开展对中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系统、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不仅有利于摸清家底、提高对南海的认知,还是服务于南海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支撑“经略南海”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必要保障。

该专著汇集了在南海科学考察和研究方面具有优势的9家科研院所或高校的科研团队,依托于科技部立项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首次对中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珊瑚礁地形地貌、水文动力、地质结构、环境化学、生物生态、渔业资源等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科考团队于2019~2022年间开展了7个航次调查任务,调查范围覆盖了中沙大环礁、黄岩岛、一统暗沙、神狐暗沙及其临近海域,并将调查数据与遥感数据、历史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汇编整理,形成《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

据了解,中沙群岛海域气候条件恶劣,风大浪急,面临突发恶劣天气时缺少庇护场所,科学考察过程中还面临着外方干扰等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珊瑚礁调查区域水深普遍超过15米,水情复杂多变,这对于执行调查任务的潜水队员来说难度大、危险性高。正是在此情况下,科考队员不惧艰险,最终获得了本书所记录的样本和数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