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5/25 10:46:59
选择字号:
挑战“深部起源论”——
太阳磁场起源有新解

 

科技日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22日《自然》杂志报道,由美国西北大学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揭开了一个长达400多年的太阳之谜:太阳磁场起源于何处?这一问题自伽利略时代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新研究发现,磁场是在太阳表面下约3.2万千米处产生的。这一发现颠覆了几十年来流行的观点,即太阳磁场源于表面以下约33.7万千米处。新发现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太阳的动态过程,还可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预测强大的太阳风暴。

多年来,天文学家在理解“太阳发电机”的起源(即产生磁场的物理过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局限。此次,研究团队新开发了一种先进的数值模型来模拟太阳磁场。与以前的模型不同,新模型考虑了扭转振荡,这是一种气体和等离子体在太阳内部和表面流动的周期性模式。因为太阳不像地球和月球那样是固体,所以它不会作为一个整体自转。相反,它的自转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与11年的太阳磁场周期一样,扭转振荡也具有11年的周期。

研究人员表示,传统的太阳磁场“深部起源论”无法解释这些扭转振荡从何而来。一个有趣的线索是,扭转振荡只出现在太阳表面附近。他们的假设是,磁周期和扭转振荡是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

新模型为扭转振荡中观察到的特性提供了定量解释,还解释了太阳黑子如何遵循太阳磁场活动的模式,这是“深部起源论”中缺失的另一个细节。

尽管太阳动力学中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但新研究在破解理论物理学中最古老难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更准确预测危险的太阳活动开辟了道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