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等小浆果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占据世界高端水果市场,在行业内占据非常重要的产业地位。我国已成为世界蓝莓生产中心和主要消费市场,产业发展空间、机遇和潜力大。
?
王静 受访者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告诉记者,虽然我国蓝莓等小浆果野生资源丰富,但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平均亩产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无论科技水平还是产业影响力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她说,原产我国的小浆果野生资源收集、利用与研究不深入,缺乏国家政策、项目的支持和统筹规划,尚未在国家级资源圃中建立小浆果种质资源圃加以保护。
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国家研发平台。小浆果一直不被重视,至今没有国家层面的研发平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缺乏且市场占有率极低,产业支撑和引导能力不足。
小浆果产业链不健全。上中下游各环节缺乏协同,成套技术体系不完善。采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多以初加工产品出口为主,形式单一,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不高,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特色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支持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王静提出,首先要开展全国性小浆果野生资源普查。利用AI大模型、高分卫星等先进手段,组织开展覆盖全国范围内的野生小浆果种质资源考察,摸清全国重点区域小浆果野生资源种类及分布。
其次建立国家级小浆果种质资源圃,重点收集并保存小浆果种质资源并对其开展全面研究。提高资源鉴定评价数据化水平,进行特异资源全基因组测序,建立小浆果野生种质资源分子指纹图谱数据库,提升基因挖掘和创新能力。
其三建立国家级研究平台,凝练贯穿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服务小浆果产业。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立项支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聚焦国家战略目标与小浆果产业实际需求,凝练形成任务方向与核心目标,补齐全产业链短板,引领并支撑我国小浆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