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津巴布韦古老岩画面临干旱威胁,保护与年代测定工作紧迫进行 |
|
在津巴布韦南部丘陵区,一处裸露的花岗岩岩壁上,描绘着高大的、锈红色的人像聚集在一群羚羊和长颈鹿周围。这幅画作以及当地3000多幅其他画作,共同描绘了对游牧的桑人具有重要精神意义的动物。这些岩画是桑族人在2000至13000年前创作的。津巴布韦马托博山的桑人文化图画记录,是非洲岩石艺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并于200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世界遗产名录》。然而,这些画作正面临破坏和侵蚀的威胁。
今年,津巴布韦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一,最高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2°C至5°C。附近纳米比亚的研究人员发现,炎热干燥的天气会增加野火的风险、导致植被死亡,并加剧土壤侵蚀,使岩画遗址在雨季更易遭受洪水侵袭。此外,这些画作还易受人为破坏,如涂鸦,或当地人因不了解画作的重要性而引发的火灾伤害。
如今,位于该丘陵附近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正与当地居民合作,在岩画消失前对其进行记录并提高公众意识。自7月以来,津巴布韦Amagugu国际遗产中心(AIHC)与美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及该国国家博物馆合作,收集当地关于岩画的故事,寻找新遗址,并制作艺术品目录,以便专家即使在原画褪色后,也能对其进行分析。该团队计划于2025年1月发布最终目录和项目纪录片。
项目参与者之一、津巴布韦大学的考古学教授Ancila Nhamo表示,保护这些艺术品对于理解其创造时期的古代社会至关重要。“艺术是思想和文化的产物,是无形的东西,”她说,“通过艺术,我们可以进入这些人的思想世界,真正地了解当时的世界。”
与以往外部主导的努力不同,该项目旨在激发当地人对这些遗址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AIHC项目经理Allington Ndlovu表示,““当地居民应该在保存、记录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今,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大多数人是恩德贝莱族的农民,其祖先大约在4000年前,分几次从北方迁徙而来。古代恩德贝莱人与游牧桑人互动,而桑人的后裔仍然生活在津巴布韦和南非的部分地区。Tsoro-o-tso桑人发展信托是一家倡导土著群体权利的津巴布韦非政府组织,该机构的主任Davy Ndlovu表示,桑人如今认为,岩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文化遗产。
项目组织者与当地领导人合作,培训了来自七个村庄的35名女性学习绘画技巧。这些当地艺术家用铅笔、画笔和颜料复制了35幅艺术作品,创造了视觉记录,现已在社区画廊展出。此外,14幅最大、最清晰的岩画被复制到画布和花岗石板上,未来将在该国的国家画廊展出。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MATOBART的法国-津巴布韦联合研究项目正在尝试测定马托博丘陵岩画的年代。该项目负责人、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的Camille Bourdier表示,由于岩画颜料是无机材料,无法进行放射性碳测定。她和其他研究人员转而着手对石器工具进行定年,包括可能用于创作岩画的调色板以及掉落到地上的油漆碎片。
初步发现证实了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的早期推测——岩画的创作时间约始于1.3万年前。Nhamo指出,更精确的年代测定将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解读这些艺术品。例如,津巴布韦的岩画主要描绘了捻角羚羚羊,而南非的桑人遗址则以另一种羚羊——大羚羊为主题。Nhamo想了解,桑人是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描绘不同的动物,或不同的桑人群体是否视特定动物为社区认同的标志,以区别于邻近群体。
Bourdier表示,目前,在马托博山记录的艺术作品包括羚羊、大象和角马被手持弓箭行走、跳舞或坐着的人类包围的场景,可能为未来研究者提供类似的洞察。“这些桑族狩猎采集者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了数万年……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她说,“揭示这些生活方式,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找回我们可以回归的行为模式或关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