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张宏征团队同合作者,研究揭示了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网络的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突发性聋的炎症机制及精准治疗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喉镜》(The Laryngoscope)。
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明确,故缺乏针对性的特效药物,一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临床难题。在目前临床实践中,糖皮质激素是国内外公认治疗突发性聋的一线药物,这提示突聋发病可能与炎症有关。然而,由于内耳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阻碍了内耳活检或淋巴液直接取样,因此炎症在突发性聋发病中的具体作用仍是本领域的研究难点。
研究团队通过多重免疫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38例突发性聋患者和3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48种炎症因子。研究发现,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IL-1β、TNF-α、IFN-γ、IL-8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并构成了复杂的炎症网络。这些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通过破坏血迷路屏障或诱导局部组织损伤,最终导致听力下降。
另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没有一个单一的细胞因子在突发性聋的发生发展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但由包括IL-1β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组成的炎症网络是突发性聋发生的危险因素。
研究进一步探索了炎症因子的表达与突发性聋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伴随耳闷的突发性聋患者中,IL-9和SDF-1α显著升高;而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CTACK和IL-18等因子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炎症因子不仅参与突发性聋的发病,还可能影响其临床表现,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线索。
论文通讯作者张宏征表示,该研究的结果为突发性聋炎症理论假说提供了依据,并提示血液炎症相关因子有望成为突发性聋发病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讨炎症网络的具体调控机制,开发针对IL-1β和TNF-α等核心因子的精准治疗药物,并验证其在其他耳科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该系列工作不仅将推动突发性聋治疗研究的发展,也为耳科领域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lary.3127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