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for Science |
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2024年会举办 |
|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2024年会暨第七期人工智能创新大讲堂在北京举办。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变革(AI for Science)”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学研多方合作及技术成果孵化落地。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具有突出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科研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深刻改变着科学认知的速度、深度、广度和精度,更将重塑科研组织模式,带来科研管理各环节深层次的变革。
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副院长、联盟秘书长张凤发布了《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发展报告2024》,报告系统梳理了国际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热点、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战略政策动向,并基于论文和专利剖析了近两年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态势与突破方向。此外,报告还系统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态势,重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教育、医疗、创作等领域的应用实践。
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视频发布了《AI初创企业价值创造白皮书》,分析了全球AI企业的价值创造。报告显示,全球AI初创头部企业分布形成了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中国北京为核心的双中心格局,行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制造、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这反映了中国在AI领域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此外,科大讯飞还入选了该白皮书的“中国AI企业价值创造30强榜单”。
“人工智能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加速落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国平介绍,今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的讯飞星火4.0 Turbo是基于全国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根据真实数据背靠背的测试,讯飞星火4.0 Turbo七项核心能力在中文领域全面超过GPT-4 Turbo,更是在代码能力和数学能力上超越GPT-4o。同时,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也已正式启动。如今,科大讯飞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展AI+生物科技、AI+科学装置的交叉科研攻关。此外,科大讯飞还联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2024年10月升级发布科技文献大模型2.0,论文研读、翻译、润色、知识抽取、综述五大能力全面提升。
“人工智能为研究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科研范式,人工智能作为从数据到应用的桥梁,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研究手段面临的困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现场做《AI for Science蛋白质结构和序列设计》主题报告。刘海燕团队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预测和设计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高水平成果,其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展的基于条件扩散生成模型的蛋白质主链设计工作,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将原来需要6个月的实验提速到只需1天即可完成。目前已成功设计了48个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质。
会上,中国石油集团数智研究院院长杨文军、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斌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马喜波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报告。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主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智库专委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承办。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人工智能产学研上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联盟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助力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