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12 18:58:06
选择字号:
北大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论坛(2024)举办

 

12月12日,北大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论坛(2024)暨第三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第六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相关部委领导、院士专家、青年获奖者与百名师生同聚一堂,探讨前沿科技热点、共话科技人才培养、树立青年人才榜样。主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科研处处长王坚成共同主持。

第三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颁奖现场。(北医供图)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致欢迎词。她指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医学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一是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二是继续关注全球医学发展新趋势,站在中国看世界,树立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科;三是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攻坚克难,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下的团队合作落实;四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以“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题做了报告。他从学习贯彻中央部署、推进三位一体改革、支持青年人才成长、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四个方面做了介绍,并提出,“通过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U40项目人才池,强化教育的战略属性,塑造科技与人才支撑力,”进一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战略部署。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刘昭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汪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获得第三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吴聪颖、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董彦会、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黄小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杭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齐长松获得第六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朱玉贤院士以“科学,教育和人生”为题做了分享。他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出发,建议“年轻人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在史无前例的“后高等教育”时代,“教育不再是简单地教人以基本知识或谋生之道,而是教人如何开创新生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以“衰老的编程和重编程”为题做了分享。他认为,“器官衰老是增龄相关慢病的本质特征”,因此他从我们究竟有多老(衰老度量)、我们为什么会老(衰老机制)以及如何能健康的老(衰老干预)三个方面,阐述了衰老研究领域的三个科学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建六以“砥砺创新之至聚力英才之道”为题做了分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焦宁以“活性分子修饰改造及创新药物发现”为题做了分享。

下午,两场国家高端人才分论坛也成功召开,邀请到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十二位国家级高端人才围绕高水平创新医学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科技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科技动态与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