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2 17:08:11
选择字号:
2024新质生产力、医工融合创新大会在深召开

 

2024年11月29日至30日,2024新质生产力、医工融合创新大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简称“港中深”)举行。大会以智能创新、多元共建为主题,邀请到10位院士及20多位权威专家学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探讨创新药物、医工融合创新、眼科创新、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等重要科学议题。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揭牌成立。

大会现场 港中深供图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深校长徐扬生在致辞中表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创新才有新质生产力。10年来,港中深采取融汇创新的方式,担当为国家探索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使命。医学院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深化科教融合、医工融合,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端智库,是大学持续推进的重点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如何让重大成果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成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产业链合作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港中深的十年实践和港中深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的创新成立,为联通中外的眼科创新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平台。 

会上举行了港中深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揭牌仪式。该研究所由国际眼科科学院终身院士林顺潮为中心主任。研究所将聚焦眼科药械研发、临床研究创新及成果转化三大方向,积极构建“眼科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创新药物实验+技术成果产业化”,强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支撑打造眼科转化医学研究创新高地。

港中深犇亚国际眼科研究所揭牌成立 港中深供图

  ?

林顺潮表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是国家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之一。研究所通过汇聚顶尖的顾问团队,打造联通中外的眼科创新医学研究平台,推动医疗技术持续进步,在粤港澳大湾区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着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本次大会上,多位医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常、吴世忠,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等院士专家围绕脑机接口、智能感知、AI与医学影像等领域话题展开主题演讲。专家们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医疗效率,也为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在眼科创新治疗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谢立信,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等专家分享了眼科疾病的最新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以及在推动眼科疾病治疗取得的重要进展。在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蔚泓分享了分子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注入新的动能,也为加快促进医疗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古代脚印记录了两种人类祖先的共存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